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8003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细菌学各论病原性球菌 分 类革兰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阴性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葡萄球菌l 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或略呈椭圆形,葡萄串状排列。无鞭毛,无芽胞等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 载体 多糖抗原 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强 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弱 腐生葡萄球菌 无致病性 抵抗力:较强 l 致病物质 血浆凝固酶 :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葡萄球菌溶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1000C煮沸30分钟不被破坏,可抵抗 胃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表皮剥脱毒素 毒性休克综

2、合征毒素-1 l 所致疾病 侵袭性疾病 (化脓性感染 )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毒性休克综合征 l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样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测定 l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 饮食服务从业人员加强卫生管理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 链球菌l 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或椭圆形 ,链状排列 需氧或兼性厌氧,血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抗原 :多糖抗原、蛋白质抗原、核蛋白抗原 分类 :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无致病力多糖抗原分类A、B、C、D、E、F、G、H等

3、20个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属A群。 抵抗力:不强l 致病物质 链球菌溶素:SLS SLO SLO抗体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M蛋白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 链道酶 l 所致疾病 化脓性炎症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l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样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效价,常用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脑膜炎奈瑟菌l 生物学性状*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无鞭毛,无芽 胞,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与菌毛 *巧克力(色)平板生长,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需5

4、%-10%CO2环境才能生长。本菌能产生自溶酶,培养超过48小时常死亡 *抗原构造:荚膜多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抵抗力很弱 l 致病物质 荚膜菌毛 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l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l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样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快速检测法 l 防治原则 及时隔离治疗患者与带菌者荚膜多糖抗原疫苗特异性预防 淋病奈瑟菌l 生物学性状*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与菌毛 *巧克力(色)平板生长,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需5%-10%CO2环境才能生长。本菌能产生自溶酶,不易保存 *抗原构造:菌毛蛋白抗原、脂多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 *抵抗力很弱 l 致病

5、物质 *菌毛:使菌体粘附到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上*荚膜:明显的抗吞噬作用*外膜蛋白:直接插入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中导致膜损伤;*外膜蛋白:参与淋病奈瑟菌间及菌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外膜蛋白:抑制杀菌抗体的活性 l 所致疾病 性接触泌尿生殖道感染:淋病 产道感染淋菌性眼结膜炎:脓漏眼 l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样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快速检测法 l 防治原则婴儿出生时,均应立即用1%硝酸银给新生儿滴眼肠道杆菌l 共 同 特 性 *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大多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能分解多种糖类与蛋白质 ,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

6、而致病菌多数不能,故乳糖分解试验可用于初步鉴别肠道菌的致病性 *抗原结构较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抗原或包膜抗原(K) *抵抗力不强 埃希菌属 l 生物学特性周鞭毛,发酵乳糖,有O、H与K 抗原 类型: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肠外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内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引起婴幼儿与旅游者腹泻 致病物质主要是菌毛与肠毒素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 主要引起较大儿童与成人感染 不产生肠毒素,能侵袭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

7、其中生长繁殖 ,破坏细胞形成炎症与溃疡,导致腹泻 ,临床症状很像菌痢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不产生肠毒素 ,在小肠上段粘膜表面繁殖并粘附于微绒毛,导致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与功能受损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 coli,EaggEC)引起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偶有血便。致病物质是毒素与菌毛,细菌通过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并聚集呈砖块状排列,产生毒素并干扰肠腔内液体的吸收而导致腹泻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EHE

8、C) 儿童易感,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 主要致病物质有菌毛与志贺毒素样细胞毒素。 主要血清型是O157:H7 卫生细菌学意义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指数空气、水源、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卫生检验的微生物学指标。 细菌总数:每毫升或每毫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大肠菌群指数:1升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每毫升饮用水、果汁、汽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 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瓶装汽水、果汁等每100毫升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5个 沙门菌属 l 生物学特性周身鞭毛 ,不发酵乳糖 主要有O与H两种抗原,少数菌尚有Vi抗原 以侵

9、袭力与内毒素致病,个别菌能产生肠毒素 所致疾病: 肠热症 伤寒与副伤寒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 免疫性 伤寒后获牢固的免疫力(细胞免疫)l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样: 肠热症第1周取外周血 第2周取粪便与尿液 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与可疑食物 败血症取血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诊断肥大(Widal)试验 肥达(Widal)试验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与鞭毛 (H)抗原,甲、乙型副伤寒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 应用辅助诊断肠热症分析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H凝集效价高,肠热症可能性大 O、H凝集效价低,患病可能性小 O不高H高,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高

10、H不高,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l 致病物质鞭毛: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 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菌毛:使细菌粘附到小肠粘膜并生长繁殖 霍乱肠毒素:所致疾病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 l 免疫性病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l 微生物学检查患者米泔样水便 等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碱性 l 防治原则做好入境检疫工作加强水粪管理注意个人卫生 副溶血性弧菌l 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弧菌,有单鞭毛 嗜盐特性 引起食物中毒,多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或腌制品所致,如蟹类、海蜇、海虾与各种贝类等,也因食物容器、砧板、刀具等 生熟不分污染本菌所致。 厌氧性细菌 分 类厌

11、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 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芽胞梭菌属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l 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杆菌,有周身鞭毛及芽胞,使细菌呈鼓槌状。厌氧培养 创伤感染感染条件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烧) 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等 l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素 )l 致病机制 破伤风痉挛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可阻止抑制性突触末端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与氨基丁酸),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以致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造成肌肉强直痉挛,形成破伤风特有的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12、等症状。 l 预防原则一般性预防 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外伤后紧急预防 清创、扩创防止厌氧微环境的形成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中和体内毒素 注射抗生素抑制细菌繁殖 分枝杆菌 分 类结核分枝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 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 l 生物学性状 *细长略弯曲,抗酸杆菌,无荚膜、无鞭毛、 无芽胞 *专性需氧菌,最适pH 6.56.8 ,常用罗氏 培养基 *耐干燥,耐酸碱,耐染料。对湿热、紫外线、酒精的抵抗力弱 *易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性和耐药性 变异 l 致病性 致病物质:无内毒素及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

13、主要靠菌体成分,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感染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 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类型:原发感染 继发感染(原发后感染) 免疫性 :传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结核菌素试验 原理: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结核菌素:旧结核菌素OT(结核蛋白),或纯蛋白衍生物PPD 。 方法:常规使用5个单位OT或PPD注入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观察结果。 应用: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接种后效果的判断。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在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中作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l 微生物检查 采取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 l 防治原则卡介苗接种药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