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79860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春节日记4篇(元宵节的日记六年级),供大家阅读。六年级春节日记1所谓压岁钱,是春节时,老人将事先准备好的钱给孩子,代表长辈给孩子们以平安,以祝福。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是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以往的压岁钱方法各不相同。在汉朝时,是写有吉祥话的一些类似货币的东西,明清时期,用红绳穿起铜钱,红包里放铜钱、大洋当压岁钱。是老人将压岁钱放在孩子们的床头上,后来孩子们给老人磕头,代表被祝福的孩子对老人的尊敬。延续到现在,压岁钱的寓意变了味,从原本的自愿变成了累赘和负担。近几年,过年的压岁钱成了孩子们过年

2、应得的,成了孩子们攀比的砝码。现在的人认为,你出一百,我出一千,这样可以表现自己多么富有。你的过年压岁钱有一万,我有两万或更多。就这样,使得压岁钱的寓意变味,缺失了原本的色彩,变得暗淡了。还有人因为没有得到压岁钱或压岁钱过少,而气恼。以致于现在的压岁钱失去了原先的意义,成了人喜怒哀乐的工具。我们应该改变对压岁钱的态度,轻来轻往,这不是我们致富的来源,这是老人对我们孩子的祝福,对我们孩子的寄托。压岁钱经过多年的变迁,表现出了人们对古老习俗心态的改变。压岁钱原本是一种老人对孩子们的祝福,现在怎么变成这样呢?我们现在人如果不改变对压岁钱的认识,压岁钱将失去原来的积极意义而产生负面影响,成为我们父母的

3、负担。如果是这样,我宁肯一分钱的压岁钱也不要,而是得到一些有代表祝福、平安、吉祥的卡片。六年级春节日记2小的时候,我并不懂什么是春节,在我记事之前,春节在我的认识中是这样的:每到春节,妈妈都会给我买新衣服。亲朋好友们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我会笑眯眯的说:“谢谢!”但在我记事起,我又重新地认识了这个节日的深厚含义。春节,它是人们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都会说一些吉祥话,祝福身边的亲朋好友;春节期间,人们都会在门口贴对联,大人小孩们都会来帮忙。家家户户会都杀鸡、杀鹅来祭拜祖先,而小孩们一听到收鹅毛的老爷爷过来,急忙带着自家的鹅毛出来卖,换来的钱和邻居小孩去买糖吃,这便是幸福的味道。等一切忙完之后便开

4、始吃一顿饱饱的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小孩们总喜欢快快的吃完,然后对着电视看春晚。到了晚上九点多时,天空中便会响起雷鸣般的声音,大人和小孩们便会马上跑到自己家的楼顶上,观看这场渲染而美丽的烟花。到了12点,许多人们都还没睡,因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做,不过你睡着了也会被它吵醒,这件事情就是:“放鞭炮”。说起来,这些事只有胆子特别大的人才敢做,鞭炮声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中响起。它意味着:新的一年开门大红,开启人们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在春节这一天,人们狂欢了一夜,就像把上一年的烦恼、劳累都抛掉。春节,它是全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六年级春节日记3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

5、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

6、好。“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六年级春节日记4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

7、,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