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79767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138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扩建项目初步设计.doc(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扩 建)初 步 设 计(设计规模:20扩40kt/a)说明书XX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年六月内审意见书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委托我公司对该矿进行(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我公司于2010年6月15日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进行了审查,审查意见如下:1、设计根据XX136地质队和该矿提供的各种地质资料进行编制,其地质资料、矿井地质储量基本可靠。2、设计方案反映了矿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含煤地层、煤层的赋存条件、煤质、瓦斯、煤尘及水文地质的基本情况。3、设计选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采煤方法,技术可行

2、、安全可靠、经济合理。4、设计扩建的工业广场选址安全、合理,场地布置安全可靠。5、矿井占用煤炭工业储量211kt,可采储量168kt,储量基本可靠,设计矿井的年生产能力40kt,矿井服务年限3.2a,基本合理。6、矿井项目总投资902.5万元,单位投资225.6元/t,该项目实施时经济效益可观,技术上可行,安全上可靠。7、矿井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防尘洒水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布置合理,能满足矿井的生产需要。8、矿井环境保护措施可行,各种安全措施齐全、可靠。9、各种图纸齐全、清晰明了。同意提交XX市专家组评审。 内审组长:XX市XX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2010年6月15日目

3、 录前 言1一、概述1二、编制设计的依据1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四、设计的主要特点2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5第一节 井田概况5第二节 地质特征9第二章 井田开拓18第一节 井田范围、储量及水平设置18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20第三节 井田开拓21第四节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25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29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29第二节 矿 车29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30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36第一节 采区布置36第二节 采煤方法37第三节 巷道掘进40第五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45第一节 概 况45第二节 矿井通风46第三节 降温措施及设备

4、选型55第四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56第六章 通风、提升、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68第一节 通风设备68第二节提升设备71第三节 排水设备77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80第七章 供电、通信及安全监测监控84第一节 矿井供电84第二节 安全保护89第三节 矿井通信91第四节 安全监测监控91第八章 矿井供水、消防及防尘洒水96第一节 供水概况96第二节 供水系统及主要供水构筑物100第三节 消防、防尘洒水101第九章 地面生产系统及总平面布置103第一节 煤炭用途及加工103第二节 排矸系统103第三节 地面运输104第四节 辅助设施104第五节 总平面布置105第六节 防洪排涝107第十章 环境保护及

5、职业卫生108第一节 环境概述及执行标准108第二节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110第三节 环保投资及机构配置115第四节 职业卫生116第十一章 技改工期及产量递增计划119第一节 技改建设工期119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121第十二章 经济部分122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122第二节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23第三节 财务评价124第四节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0附 图 目 录顺序名 称图 号1矿区范围及井上下对照图:012矿井开拓方式布置平面图:023矿井开拓方式布置剖面图:034矿井达产时期采区巷道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图:045矿井通风容易(达产)时期通风系统图:056矿井通风

6、困难时期通风系统图:067投产时期避灾路线图:078运输系统图:089井下消防、防尘系统布置图:0910井下压风系统布置图:1011矿井达产时期传感器布置示意图:1112矿井达产时期安全监测系统布置示意图:1213通讯系统图:1314地面工业广场变电所供电系统图:1415风井配电室供电系统图:1516矿井达产时期井下供电系统图:1617工业广场布置平面图:1718采煤方法图:1819泡炭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采用一三六队资料):1920地质剖面图(采用一三六队资料):2021巷道断面图册:21附录1:井巷工程量表附录2:机电设备、器材设备表附录3:投资概算表附 件1、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

7、、编制单位真实性承诺书;3、XX煤矿设计委托书;4、XX煤矿投资风险承诺书;5、XX煤矿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6、渝煤行管200915号关于延续煤矿证照有关问题的通知;7、XX市经济委员会关于XX煤矿扩建立项的批复(渝经煤管2009234号);8、XX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XX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渝经煤安20095号);9、XX市XX县XX煤矿煤炭资源核实报告审查意见书(渝地矿协储核审字2008266号);10、煤质化验、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检测报告;11、XX煤矿矿山救护服务协议;12、供电协议书;13

8、、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的通知(渝府发20092号);14、XX煤矿初步设计现场反馈表。璧山县大路煤业有限公司胜利煤矿(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前 言一、概述煤矿扩建工作是全国人大提出,国务院确定的关于小煤矿“整顿关闭、整合扩建、管理强矿”三步走战略中“整合扩建”的重要阶段。根据XX市经委渝煤经管2008234号关于XX县XX煤矿扩建立项的批复,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生产规模由10kt/a扩建为40kt/a。为了更有效的指导扩建工作的实施,规范各个生产系统的布置,达到依法办矿、安全生产的目的,受XX煤矿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编制XX市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扩建)初步设计

9、的任务,设计生产能力为40kt/a。本设计是在原矿区范围内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从而达到扩能的目的。二、编制设计的依据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2、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3、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4、XX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建设管理的通知(渝经煤管【2008】83号)。5、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整合的通知(渝府发【2009】2号)。6、2008年10月XX一三六地质队编制的XX市XX县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渝地矿协储核审字2008266号)。7、矿井提供的相关资料。8、本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收

10、集的数据及资料。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煤炭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结合矿井具体情况,根据矿井地质情况及煤层赋存条件,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技术、工艺、设备,使之达到正规的、安全的、稳定的生产矿井。2、尽量做到布局合理、生产集中、系统完善、环节畅通。3、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安全设施,降低矿井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4、重视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配备通风、安全设施和设备,尽可能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5、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前提下,通风系统力求简单、独立、稳定,便于

11、通风瓦斯管理。6、强化安全设施,安全措施以及安全管理。7、地面建筑、行政福利设施尽量利用已有设施,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的井巷和设备,力求从简,经济实用的特点,努力降低矿井的扩建投资。8、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矿井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为40kt/a,服务年限3.2a。2、主要技术特征(1)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分列式通风,主要开拓系统布置煤层内。(2)矿井划分为1个水平,1个采区,投产初期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达产,采煤方法为走向长璧采煤法。(3)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为抽出式。(4)矿井设计双回路供电,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

12、5)矿井提升采用单滚筒绞车串车提升,平硐运输采用防爆蓄电池机车运输。(6)沿用主井工业广场及生产、生活建筑设施。(7)采用圆筒筛、手选方式对原煤进行加工分级,将产品分为块煤和混煤两个品种。煤炭产品外运采用公路汽车运输。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万吨/年。2、矿井服务年限:3.2年。3、开拓方式:平硐暗斜井开拓。4、达产时工作面个数:2个。5、采煤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6、通风方式:中央分列抽出式。7、达产掘进工作面个数:2个。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规定,本设计无批准的井田勘探或井田详查(最终)地质报告作为设计依据。建议

13、加强矿区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区煤层的赋存状态,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可靠程度。2、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3、在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根据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采空区老窑水、矿井涌水量等实际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矿井及人身安全。4、该矿利用原有巷道较多,要加强老巷的维护管理,保证巷道通风,运输、行人安全。86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XX煤矿地理位置在XX县八塘镇蔡兴村三社,位于XX市XX县北东向15,直距约28Km,煤矿井口北京直角坐标为:X=3303164.13m

14、 Y=35623004.13m H=+353.98米井口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743 北纬:295136矿山经约2.3Km的矿山公路可达XX县八塘镇,由八塘镇向南经保家镇、蒲元镇到XX县城,有乡镇公路相通,里程32Km。矿区交通较为方便(插图1:矿区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及河流区域为构造剥蚀、侵蚀的低山地貌。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地形外貌仍保留其完整的背斜构造形态。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两山一槽”,背斜两翼外缘的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巨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构成单面山脊,山峰呈锯齿状,峰顶海拔标高一般在+350+700m之间,构成沥鼻峡背斜两翼外缘的地表分水岭。矿区位于沥鼻峡背斜东翼。矿井开采背斜东翼三叠系须家河组内的煤层,矿区属单斜构造,地层倾向120;倾角为4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