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倦怠来袭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796460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倦怠来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倦怠来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倦怠来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倦怠来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倦怠来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倦怠来袭解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一点构想职业倦怠是一种病,一种职业病,它像个幽灵,徘徊于助人行业群 体之中。关于这种病的成因以及治疗手段,专家学者多有研究,他们从职 业特征、社会根源、个人原因等各方面给出了各种理由,比如课业负担过 重,每天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从早忙到晚,还得顶着质量监控、升 学率的压力等等。毋庸置疑,这些研究结论都有道理,也为我们解决教师 的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了基础。但是,从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主要的原因恐 怕是自我奋斗目标的迷失。职业倦怠不是身体的疲累,而是心理上的懈怠。 那些经年累月埋头于实验室的科学工作者很难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就是 因为他们

2、有着对科研成功的憧憬,有着不断收获成果的愉悦。他们是累, 但快乐着。与此同时,当我们审视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有的教师因为对这份职业本身缺乏兴趣,选择当教师是不得已之事,倦怠 感毫无疑问会较早地侵蚀他们的内心;还有一些教师,在职称上,他们已 然评上了高级,特级或者正高级对于他们来说,又似乎很遥远,于是,目 标在职称到手之后渐渐模糊,倦怠感也就开始乘虚而入了。因此,笔者以 为,让我们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始终怀有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才是解 决职业倦怠的有效办法。那么,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我们的学校,我们 的老师自身,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帮助教师(自己)找到方向呢?请允 许笔者不揣浅陋

3、,作一些构想。一、读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当我们的领导们对教师谆谆教诲要读懂每一个学生,并且祭出了大心 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旗帜的时候,你是否应当想一想, 我们的教师是不是也该被领导认真地读一读?是否也该被领导发现一下他 们的“最近发展区”?是不是也该用一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细 细研读每一位教师的真实的需要?据说,工作了 610年的教师的职业倦 怠感是最为强烈的,在这个时候,去个性化的特征非常明显,经年累月地 用一成不变的教材教着雷同的教学内容,批阅着相似度极高的作业、文章, 教师的棱角就在这样的过程里消磨。一个缺失了个性的教师又怎能教出个 性飞扬的学生呢?因此,请我

4、们的领导们抬起脚,走出办公室,走向已经 离你很远了的每一位教师,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观察他们的教育行为, 去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去研究他们所处的状态,去读懂他们中 的每一个,而后,你才可能制定出真正“以人为本”的契合教师实际需要 的激励机制。比如对于教师的阅读,规定是明确的,每个学期必须读一本 理论的或者其它专业类书籍,读了,写了一点评论,交了,也就没有了下 文。老师的内心怎么想的?是不是期待着被肯定?是不是应该对他们的阅 读效果进行小小的检测,而后进行隆重地奖励呢?比如写教学反思,写了, 或者抄了,交了,也就完事了。领导们是不是得坐下来,认真地看一看, 挑一挑,评一评,议一议,夸一夸

5、呢?二、为每一位教师设定恰适的目标在这个普遍缺乏信仰的年代,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正起着信仰的作用, 一旦目标都丧失了,那么,精神的大厦就极容易垮塌。或者说,没有目标 的人生,无异于“豆腐渣工程”。所以,领导们认真地研究,谨慎地考虑 审视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还没有风格的那就审视他们的教学特点), 找出他们的“成长点”(用听课的术语,叫作“亮点”),为他们设定恰 适的目标最好是阶段性的(这很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了)。比如, 你喜欢看书,那就引导你成为学术型的老师吧,轻轻地告诉你,你有写一 点东西的必要了,我们帮助你发表,发表在你喜欢看的刊物上。比如,你 从未在全校开过课,那么,就郑重地向你宣布,这

6、个学期,我们决定让你 来开一节课,到时候,只要当天没有课的老师都会来听,甚至,我们还会 请来其他学校的高手来听,你一定要做好准备啊。你的语重心长,必将让 他心潮澎湃的,是么?因此,请在读懂每一位老师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设 定恰适的目标,这是消解倦怠的开始。三、和老师一起来构筑起通向每一个目标的路径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曾怀揣梦想,特级教师的光芒都曾照耀过我 们的心房,后来,只要说到后来,结局总显得有些悲凉后来,特级降 低为带头人,再后来,带头人也不想了,最后,算了吧,就这样吧,怎样 不是一辈子呢!于是,倦怠来袭,情感衰竭,个性消磨,脾气暴涨。因此 请领导们不要总是或者仅仅是拿那些极少数的荣誉和职

7、称来引导老师踏上 最佳的成长途径,那样的途径谁都向往新苗、新秀、带头人、名师、 特级教师(或者正高级教师)。曾经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今 这独木桥已经扩展为立交桥了,只是,我们老师的成长路径还是独木桥。 但是,领导们一定得清醒,万千的学生靠的是万千的老师,这可不是有限 的几个特级和正高级以及带头人能够干得了的。因此,可以鼓励一小部分 人先“富起来”,而全体的成长,才是根本。于是,领导们可能应当这样 尝试:和老师一起分析,分析老师自身的特点,为每一个阶段设定目标, 并为了达成目标而构建路径。比如,你是个高级教师了,你觉得自己没有 了成长的动力,那么,就让你带一个很主动的年轻教师,这就是目

8、标 几年内,这个年轻人应该成为新苗。你开始会推脱,但领导的再三要求, 老师会拒绝么?答案地球人都知道。也许,那位老师的心里正欢欣着呢! 或者,你是个平平常常的老师,你觉得教师只是你谋生的职业,你满足于 这份职业,但绝不想有更大的发展了。领导这时候可能得好好了解老师的 各个方面了,只要是人,总会有“弱点”的,也许,他(她)的孩子的教育正是他(她)的心头之痛,那么,就从他(她)的孩子“下手”吧,请 想办法让他(她)研究自己的孩子,研究孩子的学习行为,也许,就是在 研究的过程里,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诞生了(职业高中的何一萍老师不就 是因为研究自家的孩子而成了特级教师的么?)。老话说,办法总比困难 多,

9、很有道理的。四、教师,让我们做一回自己的学生领导的关切、探究、审视,用政治老师的话说,那叫“外因”。解铃 还须系铃人,从倦怠的状态中清醒过来,非得靠老师自己的努力不可。所 以,我们得想些办法,让已经倦怠的自己不至于完全沉沦、陷落和崩溃。 这个时候,有一个办法可能还是值得一试的:让我们做一回自己的学生。 当学生消沉的时候,我们可以苦口婆心地劝慰他,使他振作。为什么我们 自己不可以这样劝慰自己呢?用专业人士的说法,这叫“从伦理困境中自 我拯救” 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自我认同之间产生了隔膜。这种隔膜来自 “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传统期待与现实体认的冲突、时代挑战与 自身素质的失谐”, 而且,“教师的

10、职业认同是与其自我认同一体的”。 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要把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职业认同统 一起来。话很专业,很对,但难懂,用大白话说就是,当教师,一定不能 丢失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敬业,要爱学生等等等等。如果失去了职业精神 (其实就是职业伦理),那么,在这个职业中你就找不到自己了,你就陷 入了自我认同的危机当中,倦怠自然来袭。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就是,你权 且当一回自己的学生吧,告诉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你必须抛弃外在的 虚幻,你不是别的什么,你就是一个教师,你爱一亩三分地,你在这方田 地里,才能获得滋养肉体和精神生命的养分,离开了,你就再也不是你了 你的工作就是耕耘我相信,在你自己的教导之下(这个过程不可能太 短暂),你将醒来。这是我的构想,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构想,不管合不合理,我坚信,绝 不是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