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79307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儒学与书院讲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中国社会由唐下列,因于科举制度之成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创造,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遍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那么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那么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

2、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遍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动员。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那么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那么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尚。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尚,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那么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

3、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那么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格调,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良。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下列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说到讲学的风尚,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

4、于学术意味的,讲学那么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尚,循其所至,是一定要遍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下列,讲学风尚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那么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着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

5、我们假设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表达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遍及与深入。选B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B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项可根据信息“中国社会由唐下列,因于科举制度之成效,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判断正确

6、。C、D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遍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动员。判断正确。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开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开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

7、形式。选CA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严肃的讲学风尚,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是犯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B项根据信息“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仿佛寺而产生的可知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的原因是模仿佛寺讲学而来的;D项“唯一的教育形式错,根据信息“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可判断国家办的公立学校一直存在。3下列理解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开展到让

8、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遍及。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选DA项,根据文中信息“讲学那么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尚,循其所至,是一定要遍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判断正确;B项,根据信息“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判断正确。C项,根据信息“如是那么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等信息判断正确。D项原文是“最显着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根据信息,东林党本身只是学术团体而不是政治团体,而是被人们视为“政治集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