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79296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新课改之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新课改之反思牛亚琼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目前面对这样两个现象: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习效果越来越差;二是课堂教学变成了一种表演式或者演说式的活动,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人在唱主角,大部分人越来越习惯当配角,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困难。所以,想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想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

2、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中反思 当学到一个新知识,就鼓励学生回顾以前与之类似的知识,将知识形成系统,回顾知识的结构,知识的应用,并将其如何应用举例说明。比如在学到“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时候,学生会马上联想到以前学习的测量河水宽度的知识,于是我会乘热打铁,鼓励他们回顾如何测量河水的宽度,从题目要求,设计方案,问题转化到最后的解决,都是学生合作完成,最后再回到新知识,学生会有轻车熟路的感觉,从方案设计的语言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甚至会拓展到一题多个方案,一题多解。旧知识有

3、了新用途,新知识用旧方法解决了,学生也小有成就感,于是继续鼓励他们总结出这两个知识点的联系区别,学生说到了都是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模型;都要设计方案;都把不可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可以测量的距离;都用到了几何知识;不同之处是一个用到的是全等三角形,一个用到的是相似三角形,一个是高度测量,一个是宽度测量等等;各抒己见,于热闹之间和合作之间既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又完成了旧知识的复习回顾,学生此时也跃跃欲试的想要尝试解决问题,一节课,新课不新,旧课不旧,热闹却有序的学完了所有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并促进知识的迁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 (二)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 这样能提高学生思

4、维的批判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比如我们八二班的王宝杰同学总喜欢问问题,当他遇到一道他所认为的难题的时候,在问老师之前,他会把他所找到的相关类似的题目都找出来,并说出这些题目的不同和相似之处,把他解决不了的困惑提出来,跟老师有了商讨探讨的意境。当我们一起解决完这些题目,不但他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连我都受益匪浅,下次学生问到的时候可以举一反三了。我也经常把他问到的题目在课堂上以范例的形式列举出来让学生讨论,找到类似的问题,总结相似的解题过程和微小的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一个题目,解决一类问题,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

5、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

6、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而完善教师教学艺术。教师对“教”的反思具体如下:(一)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

7、”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

8、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

9、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三)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浅议新课改之反思牛亚琼2012-6-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