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79166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丰一高分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级分校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1至5页,第卷6至 10页。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 挥斥方遒(qi) 颓圮(p)B青荇(xng) 漫溯(shu) 阙秦(je)C团箕(j) 缒(zhu) 氾南 (fn)D共其乏困(gng) 瞋目(chn) 忤视(w)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安祥 游弋 琐屑 振灾B阴晦 脍炙人口 禁锢 诘责C亵渎 沉缅 一筹莫展 混淆D凛冽 莫衷一事 迁徙 连漪3. 句子“我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划线的词的词性

2、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 代词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部分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星期一。 (主语)B街上的彩灯忽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补语)C他高兴地说:“我们胜利了!” (宾语)D团员会开得非常好。 (宾语)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B今年五月二十八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C哈尔滨的寒冬时节是我们假期旅游的好去处。D从叙利亚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3、 ( )(1) 每逢深秋季节,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 远眺群山环抱,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白云缭绕,层林叠嶂; 层林叠嶂,白云缭绕;A. B. C. 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9分)生 态 “浩瀚的大漠戈壁、葱郁的原始森林、感悟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这些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然而,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的“生态旅游”时却无不担忧。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

4、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生态旅游业者主打的卖点,都说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生态旅游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在1998年吸引全球900万人,连联合国也赶热闹,将2002年定为生态旅游年。生物学家指出,就算细心

5、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始料未及的影响,包括传播疾病、干扰动物日常作息,从而损害其健康。一些专家还指出,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而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例外,生态旅游计划都未经审核论证,举办的业者并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他们口口声声完全尽到了生态保护的责任,然而,由于缺少监督,真正做到既促进了旅游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业者少之又少。业者和游客有能力做到的,大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违反土地使用法规、不乱砍树木、不惊吓动物等等。然而每逢节假日,偏远、生态多样的地区每每人山人海,这对动物们来说绝对不

6、是什么好事,它们看到这么多的人涌到身边,特别容易紧张,症状包括心跳加速、繁殖率降低,以及荷尔蒙失调。 在拥有生态多样性的国家,生态旅游是不错的资源、但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一定要做好研究工作,好好收集相关数据。动物的权益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它们,也就没有了生态,还谈什么生态旅游。专家指出,由于我国对开展生态旅游缺乏科学管理和监督,加之一些自然保护区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的自然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7下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指以大漠戈壁、原始森林为对象,感悟

7、大自然的杰作,与自然界各种生灵亲密接触的旅游行为。B指以自然景物为对象,以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为宗旨的一种旅游行为。C指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接近珍稀野生动物,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的旅游行为。D指既可以让人亲近大自然,又能达到环保的理想,当前每年增长10到30%的一种旅游行为。8下列对“一些关心环保的人士和专家谈起这渐成时尚生态游时却无不担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3分)A以“生态旅游”做卖点的旅游广告在“五一黄金周”前频频亮相,充满诱惑。B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野生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C细心规划和监控的生态旅游,对动物也会有影

8、响, 而实际上大都未经审核论证D举办的业者大都无生态保护方面的资历,而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行为不文明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3分)A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生态旅游应该赶快刹车。B生态旅游计划经审核论证,生态旅游经管理和监督,完全可以避免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影响和损害。C随着生态旅游业在我国蓬勃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应引起全社会重视。D由于开展生态旅游,目前我国已有大量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遭破坏,旅游资源退化,说明我国不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主观题16分,共计31分)晋侯、

9、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10、,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不仁;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下列各项中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B犹不如人 犹:尚且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D又欲肆其西封 肆:任意、肆意1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秦伯说,与郑人盟12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其无礼于晋 介宾短语后置句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判断句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省略句D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13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现象分析不正

11、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B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C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向东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图谋14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一项是:( )(3分)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第卷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2分,每题4分)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_若不阙秦,将

12、焉取之?译文:_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文:_16.补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4分)_四、名句默写(6分)17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8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19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3一24题。(每小题3分,共6分)船舒婷一只小船不知什么缘故倾斜地搁浅在荒凉的礁岸上油漆还没褪尽风帆已经折断既没有绿树垂荫连青草也不肯生长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20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船”搁浅在礁岸上,点明了小船搁浅的地点。B“风帆已经折断”侧面暗示了小船搁浅的原因。C“既没有绿树垂荫连青草也不肯生长”照应了礁岸的荒凉。D“大海”“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说明大海不能把小船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