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778804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为理解而提问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吴娜逆向设计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可以指导一节课或者是工程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大略念,从而建构观念,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解是核心素养形成的根底,所以当今的教育界提出了要为理解而教的口号,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的潜心思考和研究。之前,张宏伟老师来到咱们学校做讲座,我没有听到他上课,只是听他说设计思路就已经心潮澎湃,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他就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数学。他提出的全景式数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明白生活到处是数学的影子,数学是上帝发明的语言,用来帮忙我们理解世界。如果说这是一节课的灵魂,那课堂上的思考就是这节课的骨

2、肉,他上完每一节课都要反思:是否始终关注了学生如何思考,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是用在数学思考力的培养上的。他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就是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为理解而教,必须先做到为理解而提问。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两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美国老师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理解而提问。一、什么是课堂提问应该改变的?在设置提问的目的上过分注重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强调提问的检查功能;在问题的类型上,过于倾向设计低水平的识记性问题;这些琐碎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多少价值。在问题的设计上,随意性、偶然性太大,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提问技巧。多数问题问着问着就变成了死胡同,并不通达,与目标的达成并无关联

3、。在提问的反应上,有些教师会引导学生分享结果,但他们的课堂最终都演变成一场学生或者教师的独角戏,所有的交谈内容都是为了证明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错误答复处理偏简单化、重复化。总之,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处于可控制地位,而学生往往处于答问的失语状态.二、怎样才能有效提问?理解是什么?书中的解释是: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思维认识、思考技能,把所学知识和与理解、解决现实问题连接起来,是概念获得、建构或者同化的过程。简单地说,理解就是理论与实践碰撞出来了火花。为了到达这一目标,作者提出了Qu:Est教学策略,它可以分成三类:收集策略、搭桥策略、锚定策略。察看、回顾、比拟、对照、分组、贴标签、分类

4、分别对应了认知的不同水平。真正的有效提问是什么样的?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首先会探讨那些能集中、引导和调节学生初始的思考成果的问题,也就是聚焦核心问题。教师必须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每一个策略都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也就是具有认知性提示的问题。也就是相当于逆向设计中的根本问题,属于上位知识范畴。对学生而言,核心问题提示的思维操作,连接当前对内容的个人理解与新知识之间的通道。所以,必须明确核心问题的属性。问题表述必须清晰简洁、中心明确、具有开放性。利用动作词会聚焦思维操作,比方你可以告诉我橘子有什么特点吗?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的主干以什么、以什么方式或者怎样为主

5、体。一旦学生对我们的核心问题做出答复,我们必须立刻意识到需要补充哪些问题才能帮他们生成高质量的答复,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里需要设计一些加工性问题,用于鼓励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课堂内容,并建构一个更完善的认知操作。示例:你怎么知道那个的?你为什么则说?你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这些问题就是在搭脚手架,给学生一个个支架去解决核心问题。三、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案例从一个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的影响小实验的设计说起,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一般办法分析出来影响实验的客观因素,改良实验工具,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形成严谨科学的探究态度。围绕核心问题与学生的对话,应用书中的加工性问题提问方式让学生完整地答复出核心问题,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如果说教学过程是理解性教学的核心,则有效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在课堂上多一个好的问题,就在点亮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理科思维。为概念理解而教学不能只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口号,它必须在我们的课堂中变成现实。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读课堂提问的艺术有感:为理解而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