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775768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易错试题检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回答23题。2.“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 D.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2、3.“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 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B.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C. 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4、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人类社会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 B、自然界最一般、最普通的问题C、人生最一般、最普通的问题 D、整个世界最一般、最普通的问题5.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观念”的影C、世界统一于精神

3、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7、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 )唯物主义的态度 唯心主义的态度客观的看待事物 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A. B. C. D.8、盗梦空间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影片中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而且认为这些思维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人们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可以穿越时空,人们甚至可以通过思维来进行犯罪。这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A. B. C.

4、 D.9、伟大的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这说明( ) A、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C、精神因素都是人们对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 D、只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10、“崭新的哲学”是指( ) A.近代唯物主义 B.完全抛弃旧哲学而重新创立的唯物主义 C.在继承了以往哲学基础上创立的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特殊的关系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

5、生万物”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我思故我在”与“心外无物”D“世异则事变,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13“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4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否认意识作用,后者夸大意识作用C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15、改革开放30年,

6、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A、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B、所有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6、下列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凡是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唯物主义也有不科学的,唯心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二者共同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A B C

7、 D17、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8、“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D所有有形的物体20、英国哲学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

8、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21、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A. B C D22、右面漫画主要说明了(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B

9、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深层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联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呢”? 2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A B C D24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陷入

10、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 B C D25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有(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割裂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A. B. C. D.26. 2012年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干旱。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内 普降小到中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 ) 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B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27.有人认为“水往低处流”是客观规律。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认识是( ) A.这种

11、观点是正确的,它揭示了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规律的客观性 C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把事物的运动等同于事物的运动规律 D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把规律和规律的现象混为一谈28、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通影),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29、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12、 ( )、有了人的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0、在谈到作文的夸张时,鲁迅曾有关于“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精彩论述。语文老师在教我们作文时,也总要求发挥想象力。其实,人的任何想象()、都来自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臆造、都来源于人脑31、近年来,许多网友热衷于在网上评选年度“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像“HOLD住”就入选了2011年“中国十大网络流行语”。从哲学上看,这些入选的流行语说明了( )、物质来源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思维的内容是人脑的产物32、“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意识具有不确定性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33、2012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旱情严峻,居住在这一区域的群众受到旱灾威胁。为了缓解旱情,有关部门抓住有利气象时机,连续实施人工增雨,使得部分干旱山区降雨,有效地缓解了旱情。这说明,人类产生后(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人类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