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综合试题(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77441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综合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修3综合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修3综合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修3综合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修3综合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综合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综合试题(1).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湖高中必修3生物试题(2)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谭 俊姓名: 班级: 成绩:19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17右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A饮清水后约1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h,血液中的抗利尿素浓度降低 C在3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

2、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8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

3、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74、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

4、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4.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3右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传递迅速B方式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18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

5、调节53现象I: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B2.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4. 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5重

6、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5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4。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

7、,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8.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不正确的是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12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A5.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

8、)。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A. a B. b C. c D. d52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1.www.ks5.u.11 .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49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9、C脱落酸 D乙烯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 B C D10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11(广东A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

10、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5(广东A卷)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24(江苏多选)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

11、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6(浙江)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12、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3. (安徽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 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 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50(广东理科基础)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

13、表: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一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19(江苏)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6(山东)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