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77289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传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声音的传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声音的传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声音的传播》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传播》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传播》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传播宜春市万载高城中心小学 :黄文会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根据课标中要求,在高年级段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模拟实验和设计简单的实验,着重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本课是继声音的产生之后继续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物体中是怎样传播的。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可以为今后学习有关于“声”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会初步做

2、实验的能力,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科学事物和现象,但学生在性别、兴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自学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愿意合作。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充分挖掘学生这一方面的潜能。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并会做物体传声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声音传播的三种途径)。 (3)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证明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五、教法方法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3、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跳出教材对教学的束缚,并采用直观演示法、分组合作实验法,在某些环节辅助以一些常规教学法,如谈话法、讨论法等,并创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六、教学用具水槽、水、音叉、带线金属小球、塑料小锤、木尺、塑料尺、铝箔尺、实验记录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刚才那美妙的歌声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想一想!歌声和我们的耳朵中间有没有隔着什么物质呢?(空气)对,刚才我们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声音在这过

4、程中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过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声音的传播)(二)、认识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观察:敲击的音叉放入平静的水中的现象。2、汇报观察结果。3、讨论: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的现象。4、讲解:(出示声波模拟动画)这就是由于物体振动发出声音时产生的波,科学上叫做声波。(板书:声波)刚才就是声波带动了水的振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物体向四周传播的。 (三)、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1、预测:声音能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引导:可不可以想办法用事实来证明大家的猜测?比如,设计一个声音能在固体中进行传播的实验!3、

5、交流各自方法,根据学生的方法,教师进行引导:怎么实验,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4、分组实验。5、实验交流: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能证明大家刚才的预测吗?6、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都证明了声音确实可以通过木尺或课桌或其它的固体进行传播!(板书:固体)二、实验探究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1、引导:怎样也用事实来证明声音是否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为了便于大家研究,李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小锤、带线金属小球和一盆水。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吗?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3、学生交流实验方法,一个同学说方法并演示、进行实验指导。实验提示:小球悬在水中间。 控制锤子敲击力度,不要碰到槽壁和槽底

6、。 其他同学倾听是否有敲击声。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6、讨论: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传播了吗?(板书:液体)5、小结:但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声音就是以波的形式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三、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本领1、提问:声音可以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但是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本领一样吗?2、引导填写预测结果,并交流。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4、交流介绍实验方案。5、教师结合学生汇报细化研究方法。6、分组实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8、了解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9、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尽管声音能在各种物质中传播,但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本领是不一样

7、的。(四)、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谈上课收获。2、机动活动:制作土电话。3、结束教学八、作业设计 准备两个漏斗,一段胶管,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九、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 气体 声音是通过 液体 传播的 固体十、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 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课后我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我有得有失:1、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教学用语,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用语方面应该比较

8、注意语言的简洁性。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的结构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过程之间衔接语言用得不太好。3、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应该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数据,而其中又有些数据比较雷同呢?是因为误差的存在,导致这么多的不同,而误差又有很多种,比如线没有拉直,听筒的关系,或者有噪音,或者材料有损坏等等多种原因,有的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传声效果比较好的缘故。4、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拓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