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77172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1岁之前0-岁这个时期婴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0-3月一个阶段:以睡眠为主。这时候要紧密关注孩子的需要,随着他的头、手的活动配以相应的刺激;4-6月一个阶段:视、听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有目的地抓挠前面的东西,较长时间玩胸前的玩具;可以更多的引逗孩子,带到户外散步,与之对话。7-9月一个阶段:长时间盯着一个物品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双手交替拿东西。双手臂支撑可挺起身子,爱扔东西玩,用玩具相互撞击,可以听懂简单的语言,再见、谢谢、拍手并照着去做。可帮助其坐、站、转、可给孩子

2、中等大小的如软球、彩色积木、布制小动物、或者摇铃给他玩,并与之玩耍,用正确名字告知玩具的名字;10-12月一个阶段:能够用眼睛寻找东西,能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鸭子、小车的嘎嘎声,学会叫爸爸妈妈、能自己拿奶瓶喝水,能够着大人的手,或者扶着家具行走,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阶段、可教他学走路、学说话。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

3、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交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验

4、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允许的。另外,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他的朋友面前发生变化,父母们也不要失望。例如,他会对你表现出一生中的第一次粗鲁或不礼貌,当你告诉他该做某件事时,他可能会回答你“闭嘴”,甚至咒骂你。虽然这让你难以接受,但这种表现正是他在学习挑战权威,以测试自己自立能力的反应。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表示反对,并与他讨论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的反应越情绪化,就越会激发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冷处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7-8岁儿童心理特征7-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1、动作能力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

5、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2、语言能力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3、认知能力1)知觉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2)想象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3)思维的发展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

6、维水平总的说仍是非常低的。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4)注意的发展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出现与学

7、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评定自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道德行为尚未稳定。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其必然的反应方式和内在需要,自然规律不要随意

8、违背;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才能发展社会适应,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是顺势利导形成的;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不要用成人理念解读孩子行为,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家长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保障,孩子应该成为家长的老师,分析研究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在成长和变化,家长的互动方式也要跟着变化,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方式、一成不变的观念是孩子厌烦父母和远离父母的重要原因。父母应该怎么做?0-3岁:充分的陪伴孩子游戏,亲密的互动、身体的抚摸和拥抱、接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耐力和游戏力、空间探索能力、想象能力,正面发展多于控制;4-6岁:引导孩子的伙伴游戏能力、父母

9、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以第一位的,父母的言行不一经常会被孩子发现并指出;同时父母要耐心诚实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尊重孩子行为的同时,适当的进行奖励式引导。7-12岁:和孩子逐渐保持距离,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不易事事关注;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身体接触要逐渐向成年人靠拢;允许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想法、当孩子的行为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参与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开始和孩子做一些正式的交流尝试,学会倾听和引导,不是一味说教,除非孩子请教说,我该怎么办?永远记住:父母不能和孩子比较,你永远要知道你比孩子成熟,所以,你知道的多是应该的,那不是你骄傲和

10、教训孩子的资本。13-18岁:开始学习把孩子当成年人一样对待;部分事情要主动教给孩子处理和面对,并鼓励他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去品尝收获的果实;凡事尊重孩子的意愿,你只要让其知道: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第一时间支持你的人,这就够了,孩子会选择什么告诉你,什么不告诉你;父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求和期待,但是你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告诉孩子就够了,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反复说,同一件事情每多说一遍,它的效用就降低一半;每个父母都期待孩子成才,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你的孩子原本就是天才,奇怪吗?问题出在,在你的心里只有一种人是天才,而不是你的孩子。父母行动准则细致观察、耐心倾听;不离不弃、亲密游戏;积极认可、勤于鼓励;询问原因、放弃评判;规则清晰、奖罚明确;言传身教、方向明了;分清责任、各自承担;困难面前、齐心协力。父母行为误区凡事冲在前面,过度保护孩子缺乏自信;喜欢过高期待,忽视现实需要自我不满;缺乏自我约束,同样话反复说内心焦虑;内心没有方向,言行出尔反尔怕担责任;总是看到问题,只批评没表扬自我否定;急于自我表达,无视孩子意愿烦躁压抑;互动僵化死板、交流缺乏进展不学无术;自身缺乏规范、行为习惯混乱环境不良。需要用心体会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开 ,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