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76909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趣赋予学生想象的翅膀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高段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芦山县芦阳小学 文博兴趣的秘密何在”?每次观摩公开课,都会看到这样的“整齐”场面,老师在上面讲得口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坐得规规矩矩,但两者之间似乎缺少一根纽带互相联系,没有击撞出语文教学中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呢?”道出了缘由。我不禁深思:“用什么方法才能点燃学生的兴趣火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

2、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尤其是进入小学语文高段,本来充满感情内涵的小学语文课,被一些枯燥的词语解释、句子理解、机械地背诵取代,使得学语文教学显得呆板、烦琐、枯燥,而且效率不高,由此也压抑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利用,再加上此时的学生自尊心强,好面子,积极发言的热闹场面在逐渐的冷清,传统教学此时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

3、的教学观念必将受到冲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体制也将引起重大的变革,多媒体教学将成为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已成为教师们关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使课堂成为锻炼学生才干、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促使学生不仅智力投入,更是情感投入,而且对于减时增效,扩充课堂教学的有效容量和展示语文

4、的魅力,有着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数不胜数,下面我就以少年闰土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掌握重点:1、分析: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描述了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的看瓜刺猹的美丽画面。看瓜刺猹是作者印象中最深刻的画面,要求学生能背诵,并能理解“深蓝的,金黄的,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尽力地”这些词的作用,体会画面的意境美。怎样才能让这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呢?2、教学设计:师先引读:“瞧,月亮地下,猹来了-”学生接读:“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声音响亮)但是这里要读出轻轻的语气,学生往往没有体会到这一

5、点,这时我从事先藏在大屏幕后的西瓜图片里拉出一个有洞的来,遗憾地说:“哎呀,你的动静太大,被猹发觉了,瞧,它扔下啃了一个洞的西瓜逃走了,怎么读才不会被它发觉呢?”学生马上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应该轻轻地读。”接着她又轻轻地读了一遍。全班齐读,读出了轻轻的语气。师:闰土轻轻地走过去,猹不咬人吗?生接读:有胡叉呢是油一般的滑。师:尽管猹是如此的狡猾,皮毛是油一般的光滑,但最终还是被闰土给刺到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30年过去了,但是对我来说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仿佛那一幕才刚刚发生,我的脑海了时常清晰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生看大屏幕,师播放课件,画面显示深蓝色的天空背景,同时 “渔舟

6、唱晚”的古筝曲响起,师再有感情地朗诵第一自然段,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接着,师:“同学们说得真美!”同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采用画面逐渐由远到近的进入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眼球,学生马上感觉脑海中的画面逐渐清晰地浮现了出来,都痴迷地看着这幅画,沉醉在悠扬的古筝声中,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然后生谈自己观看画面之后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海边月夜的静,瓜地的一望无际,刺猹的快速用力。生有感情地齐读。师:“闰土在这样宁静的月夜,这样美丽的海边沙地,看瓜,刺猹是多么的惊险,刺激,多么的好玩啊!让我们一起来回味这幅美丽的画面吧!”课件展示背一背: 天空

7、中挂着一轮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师:文中少了那些词?生:深蓝的,金黄的,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尽力地师:不要这些词,还通顺吗?我们来读读看。生齐读。(通顺)师:那位什么还要加上这些词呢?那种写法好?为什么?生:这样显得画面很生动,形象。生:这样写画面很美丽,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小结:加上这些词使画面中的景物描写更生动形象,而且动词的运用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显得活灵活现。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幅美丽的画面。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3、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体会去读,学生感

8、受到看瓜刺猹的惊险刺激,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月夜的宁静,海边沙地的一望无际,看瓜刺猹的惊险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加深文本印象,促进背诵,也促发了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二)难点攻克:1、分析:课文的第16自然段是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难句“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2、设计:师:“鬼见怕”?这名字听上去就感觉很有杀气;“观音手”是不是像千手观音一样有数不清的手呢?真好奇啊,赶紧来看看吧!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贝壳图片,图片采用与上一画面同时缓慢进入的方式出现,舒缓的音乐同时响起。贝壳有棱角分明的,有浑圆饱满的,

9、有白色扇形的,有小锥子似的,有海星似的,一幅幅美丽的贝壳图片缓缓滑过,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师:这些贝壳,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生:千奇百怪生:五颜六色生:形态不一(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师:海边不仅有美丽的贝壳,还有稀奇的跳鱼儿呢。想不想看?生异口同声:想课件播放跳鱼儿图片,生看过之后谈感受。师: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见多识广师:闰土的生活怎么样?生:丰富多彩师:所以文中这样写道:(课件展示,生齐读)啊,闰土天空。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往常的朋友”指的是谁?生:他们不知道一些什么事?生:“院子里高墙上的天空”是什么意思?师点击:课件出示要求,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生汇报

10、,师课件出示: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大雪天可以捕鸟,而且还可以捕到很多鸟;闰土夏天会到海边拾贝壳,认识许多贝壳,而“我”却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有许多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 却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危险的经历;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跳鱼儿,而“我” 却听也没听说过;闰土在海边玩时,而“我”却整天关在深墙大院里。师引读,生接读。师:说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孤陋寡闻师:“我”的生活呢?可以用那一个成语来概括?生:井底之蛙生:坐井观天3、设计依据: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

11、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境还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尽可能大的发展。(三)拓展延伸:1、分析:课文最后,可以让学生体会闰土与“我”的难舍难分,想象分别时的情景,体现“我”对闰土深厚感情,以及“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2、设计: 师:虽然“我”和闰土只相聚了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我”和他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一幅看瓜刺猹的美丽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来回忆那惊险刺激的一幕吧。生齐背1自然段。师:只可惜正月一完他就要回去了,这一别就是30年。分别时,他

12、们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展示分别时的画面,播放“庭院深深”二胡曲。生想象:闰土,虽然我们以后分开了,但你永远是我的好兄弟。生:闰土,今天你要走了,我永远不会忘了你。生:闰土,我的好伙伴,不要伤心,相信将来我们还会再见面的。3、设计依据: 利用多媒体展示感人的一幕,略微哀伤的乐曲更能渲染气氛,赋予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畅游在无边无际的想象领域。多媒体网络技术集声、像、图、文于一体,课堂教学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以及平移、翻转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多媒体的兴起,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用得恰当好处,使得其所,不要盲目的操作,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成为累赘。通讯地址/工作单位:四川省芦山县芦阳小学 邮编:625600联系电话:134588552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