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76873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多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精选多篇) 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小康生活全面普及的同时,我们的服务对象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只针对孤老残困人员和单一的扶弱济困、解决温饱的水平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广大居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慈善工作的开展是漫长和艰巨的,慈善工作也应该逐步完善和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s010 xx慈善会是中华慈善总会首个街道一级团体会员,多年来x慈善会在街道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和吸纳单位,为辖内弱势群体筹款解困,

2、把慈善工作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在诸多领域已颇有成就,多次被评为先进社区荣誉称号,慈善会的工作在xx街已经深入民心、家喻户晓。目前,社区福利事业正在尝试着服务形式的全面转型。在全国来讲不敢说是首创,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除了自豪之外,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转型时期的将会呈现出的崭新问题,如何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将会直接影响到福利事业发展。按照目前的情况,我想谈谈谨为本人的几点感想与见解。 一、继续扩大慈善机构网络。继续环绕在中华慈善总会的主导下,以民政为依托开展工作。以街道为主体的慈善机构的特殊性出发,社会支持网络显然比较狭窄。我们必须真正建立起社会性、开放性

3、的慈善事业机构,而且机构成员的构成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 机构建设的运筹中,首先应该进一步扩大慈善事业机构成员的社会覆盖面,吸收海内外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以及更多的党政、工商、宗教、民政、工会、妇联、青年等各界人士参与,使慈善事业机构真正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参与众多的,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不同层次的慈善团体,切实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管理与指导,使慈善机构成为协调政府和民间发展慈善事业,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为社会最困难的、最需要帮助的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权威组织。 二、强化慈善机构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事业也离不开管理,要发展慈善事业,有效地动员与筹备社会慈善款,有效地资助最需要的人,保证捐款人与

4、受助人的利益,关键在于管理。因此,建立一种现代的、科学的运作与管理机制,使捐款与用款制度化势在必行。 首先,要强化工作指导,立足实际,制订慈善事业的近期和长期规划。发展慈善事业应该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其次,要强化协调,将慈善活动纳入统一的行为管理之中。目前我国慈善活动较为活跃。如共青团组织的“希望工程”;工会的“送温暖活动”;还有诸如“一助一、手拉手”包括我们街的“光明行动”等等,此些慈善活动已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尚不能协调一致,形成更为强大的社会效应,零散的慈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是否考虑采取措施尽快将这一系列慈善纳入统一管理,形成网络,并

5、强化工作由政府指导协调。 三、加强慈善机构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建设。就当前的社会慈善事业捐款来说,就有显而易见的两个问题:第一是救急性、临时性,碰到事情才去想解决的办法。第二是尚没有一个制度使捐款人了解自己的捐款是否真正帮助了受助人。这样,就使许多愿意捐款的人对捐款没有信心,影响了热心人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作为“中介”的慈善机构,如何更加有效地筹措社会慈善款物,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就务必加强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建立一种科作与管理机制,在善款的募捐、管理、使用、增值等环节建立和完善一套规章制度。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公众自愿投身慈善事业中,踊跃捐赠救助款物,将款物送到最需要的民众手

6、中,建立“交待”与监督制度,将所有筹措情况和支出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有专业的审计机关和社会人士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审计和监督。使机构组织在一个规范、系统、透明化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运作。 四、寻求法律保护,走出条自己的路子。法律的调控与保护是一切事业的健康发展的前提。加强慈善机构立法也是慈善机构得以实施与发展的依据和保证。然而,我国在公益事业立法发面的薄弱与空缺给很多公益组织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如何切实为慈善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使其不要完全依赖资助、捐赠、捐助。要使慈善组织逐步发展依靠资助、捐赠、捐助和创办慈善实体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在认定市场形势的同时,寻求相关的法规保护下,尝试一些低

7、风险的投资。确保了一部分资金固定收入,又满足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根据x街“一中两特三少四多”的特点,以发展工艺特色市场为龙头,积极发展特色专业市唱xx陶瓷玉石工艺街,它汇聚了全国各地客商经营陶瓷、玉石、工艺品,被称为“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玉石工艺品聚散地”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优势,为慈善机构探讨摸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 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慈

8、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超过了5万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当前的社会矛盾中,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持续走高,达到了有可能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程度。19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202X年为.4,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意味着开始出现两极分化,X年超过了0.5,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是导致现在社会不安定、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的根源之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

9、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的国情和形势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市场按资源要素进行分配,其次是政府采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是财富的拥有者以道德和社会责 任为动力,将收入的一部分捐给慈善公益组织或需要救助的个人,因此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保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举措。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X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出席中华

10、慈善大会代表时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政府对收入差距的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中的特殊作用。慈善公益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用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救助形

11、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进而使每个社会公民能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三)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后,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和公民道德滑坡,以博爱奉献为宗旨的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 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人们在参加各种捐助、救助活动中,思想会受到感染,心灵会受到净化,觉悟会得到提升,受到慈善事业帮助的困难群体会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关爱,增进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

12、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面临的问题 202年以来,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正处于起步和发展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慈善公益组织的制度建设、公信力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 (一)公众对慈善公益活动参与度不高。 由于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比较迟,企业和个人有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意识,但对捐款捐物的参与度不高,据调查,国内登记的企业参加过慈善捐赠的仅占10左右。22X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的 2.%,同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9亿元,占gd的013%,22X年全国慈善捐赠总

13、额约700亿元,不足当年gp的0.18%。这表明,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先富起来的群体对社会的回报不尽如人意,掌握巨大社会财富的富裕阶层,在慈善公益事业中严重缺位,影响了我国慈善公益事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二)法制建设滞后制约了企业捐赠积极性。 我国目前关于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各方呼吁出台的“慈善事业促进法”迟迟没有动静。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12%,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自然影响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三)公

14、信力影响了慈善公益组织的形象。 良好的信誉是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部分慈善公益机构存在运行不规范和善款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了公信力以及对民众的影响力、号召力下降,挫伤了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最近几年,一些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些争议和质疑,特别是近期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卢星宇事件、尚德诈捐门事件、河南宋基会放贷等事件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四)社会经济发展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基础。 让自身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去捐赠善款是不现实的,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慈善公益事业才有发展的基础,人民才有热情

15、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所以,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仍在0 位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措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和202X年国家统计局公告,我国还有近500万城镇困难人口和268万农村贫困人口。就我区而言尚有五保对象273人、低保对象68人,白血病、尿毒症等大病患者约240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既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慈善公益事业。 (一)强化宣传教育,广泛传播慈善公益理念。 公益慈善理念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将公益慈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介绍慈善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发展历史、扶贫济困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通过报刊、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体,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激发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扩大慈善公益事业的影响力。 (二)健全法规政策,依法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慈善公益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