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天选打工人).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76190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天选打工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天选打工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天选打工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天选打工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天选打工人).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随着我国人才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最近,相继曝出“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由此,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怀再次受到各方质疑。如何有效地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是新时期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其中,创建员工心理档案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有益尝试。1、员工心理档案概述员工心理档案就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科学手段对员工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运用的一系列文件资料。心理档案涵盖了员工至少一项心理测评的结果,心理测评所使用的都是具有很高效度和

2、信度的专业心理量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关于员工心理状况的信息。建立员工心理档案的目的是评估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查找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疏导、缓解员工心理压力,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心理档案一般不作为个人终生档案,仅作为心理教育的参考依据。2、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2.1 员工心理档案的分类2.1.1 按内容分类,员工心理档案分为静态档案、动态档案和衍生信息三部分。静态档案记录员工稳定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员工的个人简历、家庭状况、技术状况等;动态档案记录员工延续性发展的信息,主要指员工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满意程度等;衍生信息是根据前两项的分析和研究

3、做出的记录,包括诱因分析、心理预测和对策、心理干预过程和效果等。2.1.2 按对象分类,员工心理档案分为新入职员工心理档案和在职员工心理档案两类。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主要是为了甄别、挑选企业需要的新员工,对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和支持等。在职员工心理档案一般是指对员工的心理特征进行定期测评,跟踪掌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某些影响某一行为的共同因素,从而帮企业进行组织诊断。2.1.3 按形式分类,员工心理档案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两类。文本式主要是指纸质文件和材料,主要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

4、范、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两种档案形式结合运用。2.2 员工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2.2.1 员工基本情况2.2.1.1 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住址、爱好特长、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等。2.2.1.2 身体状况: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2.2.1.3 家庭状况: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与本人的关系、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疾病史、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关系和氛围等。2.2.1.4 工作表现: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行为习惯、交际水平、获奖情况等。2.2.1.5 对个人生活有重

5、大影响的重大社会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婚恋受挫、与同事关系紧张、生活条件重大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2.2.2 能力水平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员工的能力水平可以借助于智力测验工具进行智力测验。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是瑞文标准推理测验(SPM), SPM是测量人的问题解决、清晰知觉和思维、发现和利用自己所需信息以及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有效工具,能力测试可以有效用于智力诊断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2.2.3 气质类型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人的气质有明显差异,气质类型可以运用气质类型问卷进行测试。2.2.4 个性特征个性

6、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运用个性测验工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掌握员工的性格特点。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信度较高、效度较好的个性测验_工具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http:/ Type Indicator,MBTI)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试(EPPS)等,个性测试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2.2.5 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工具有精神

7、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Medical Index CMI)。2.2.6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工作满意度的高低是影响企业业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改善组织中的沟通,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改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常用的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有: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Overall JobSatisfaction)、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量表(Minnesota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工作满

8、足量表(Job Satisfaction Inventory)等。在实际操作中,员工心理档案不局限于以上内容,还包括心理咨询记录、心理诊断、心理干预过程和效果等,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补充所需材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3、员工心理档案的作用3.1 心理档案架起了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如果疏于沟通,容易催患孤独、忧郁、仇恨等心理疾病。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中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力量,如果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疑难,心理健康出现状况而不能及时化解,必然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重重阻力。心理档案在企

9、业与职工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企业能多渠道、宽领域地掌握职工的心理境遇,对员工的所思所想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和引导,最大限度地促进员工的心理和谐,有效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3.2 心理档案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个性化水平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注重“人”的作用和对“人”的重视,强调“以人为本”,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强调人的个性特征,实现管理的个性化。因此,个性识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同个性类型的人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对不同的管理方法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期望,员工的个性特征同岗位工作要求

10、相符合的情况下,往往会有较好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激励方法如果符合员工的职业动机、内驱力和工作愿望,就能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一个工作团队中,如果同事间的个性搭配合理,则该工作团队往往能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精神。通过建立心理档案,可量化识别员工的个性特点,帮助各级管理者更快了解员工,优化组织人文环境,减少个性差异引起的效率消耗,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实现组织持续发展和员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3.3 员工心理档案是企业人文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对于一个寻求稳定,持续发展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

11、系统、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员工价值观、社会角色、个性品质的了解是前提。通过心理测量建立的员工心理档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本人的价值观、社会角色和个性品质;可以帮助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之与企业的文化理念相吻合。在这个前提下,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使员工充分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的文化制度落到实处,从而,建立真正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4、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应注意的问题4.1 要确保心理档案建立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一是心理档案建立和管理人员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二是在心理测量工具的选

12、择上,要选择具有较高代表性的,具有可靠的信度、效度和难度的标准化测量工具。三是在施测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操作程序,始终贯彻标准化的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因素所带来的误差。四是对心理测量结果要予以科学的解释,提出合理的心理干预策略。五是针对员工和企业实际需要,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员工档案内容,对心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六是积极引进测试软件等科学的管理手段,处理和建立好员工的心理档案,更方便、快捷、有效地提供利用。4.2 要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管理制度有效创建员工心理档案需要一套系统、科学和灵活的管理制度。一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日常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建立健全心理档案保密机制,确定心理档案的保密类别和保密等级,一方面,对那些员工不愿意公开、不利于员工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违反心理咨询工作原则的心理档案内容,必须严格保密;另一方面,保密也要有选择、分层次,如,关于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一般性的心理特征描述,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的情况,有利于员工的自我教育。三是明确员工心理档案的管理机构,落实专业人员做好此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