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76130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整理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笔记整理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 长度的单位1、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m),比米小的有分米(d)、厘米(cm)、毫米()、微米(m)、纳米(m)等2、单位换算: m=13, m0d=102cm=103m=06=10n.1 km103m m=dm m=10cm 1cm10 1mm=13m 1m=10m 1m109nm 1m=03m 带单位运算:36cm6/100=0.36 3、长度的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篮球直径4cm、指甲宽度 1c、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m 、 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cm 成年人走两

2、步的距离约是15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应紧贴物体,刻度尺与所测长度平行(该步骤注意刻度尺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若零刻线磨损时要从整刻度开始))“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即数字单位)容易出现的错误:不注意起始刻度、读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测量结果不写

3、单位、刻度尺没有贴紧被测物、刻度尺没有放正等引起较大误差: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大、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重合2、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乙测得结果为.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in)。1 h6 i,1min=6s。、测量工具: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在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随科学发展还有更精密的计时仪器铯原子钟3、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按钮启动

4、,第二次为停止计时,第三次为表针归零。停表小刻度盘(短针)显示的是min 大刻度盘(长针)显示的是s图为3m3.5s(分针在3.4间故秒针为375)(长针转一圈30秒, 短针指到几就是几分。长针转两圈,短针多一个数即从0开始长针转 两圈后短针指到1)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四、误差、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环境、人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2、 错误和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不应发生的,可以避免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五、特殊的测量方法:1、

5、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 圆锥的高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a)方法一:先用细线(或细绳)测量大楼的高度,然后再测量细线(或细绳)的长度方法二:由于大楼不能分割或攀登,可以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

6、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大楼的高度(b) 可以先测量你一步的步距长度,比如每个步距是L;然后数出从你家走都学校的步次数n,就可以得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snL(c) 先用一条细棉线按照曲线走向对齐,再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的长度,最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曲线的实际长度即可(化曲为直法可测圆的周长)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轮滚法: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位置变化包括物体间距离发生变化物

7、体的方位发生变化。 若没有位置变化则不属于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描述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运动的也可以静止的。 排己性: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无位置变化) 不唯一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往往是不同的 方便性:无特殊说明时以地面或地面固连体为参照物。 假定性:一旦被选为参照物则假定其为“静止”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变化有为运动,无为静止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择的参照物,

8、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结果就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的条件: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山 。练习、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分三种情况:乙汽车没动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乙汽车向西运动。练习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

9、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和t都不同则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3、公式:其中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变形公式:4、单位:国际单位是 m/s运输中单位km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换算:1s=36m/h 。人步行速度约11m/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秒中运动1.1m 5、测量速度的

10、工具是速度计二、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变速运动比较复杂,若只做粗略研究也可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V平均S总t总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2、v 则 v2vv 常识:人步行速度1.1/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m/h 客运火车速度4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

11、速和无线电波 310m/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左图:是变速运动(加速) B是匀速运动右图:A是匀速运动 是静止状态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特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的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计算:公式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速度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4、计算:已知、求、解、答(单位要统一,要带单位运算)列车过桥分两种情况列车全部通过,则S总S桥梁+S车车全在

12、桥上则总=S桥梁-车计算回声时,路程或者时间记得除以2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提出问题;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步骤: 1、斜面保持一定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1和利用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测出小车滑过斜面上半段的所用时间t2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5、根据上述数据知 求出 将数据填入下表:分析与论证: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即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