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75853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环节 福建省武平第二中学 曾宪书 364300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教师备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教学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太多,但如果少了预设,课堂教学就容易成为无序的简单连接和叠加,甚至造成课堂混乱,走向“无目的”的误区。可见,预设显然是不可缺少的。离开了预设,就难以生成精彩的课堂;只有做足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增殖和对学生潜能的掌控。那么,该如何使预设更为有效呢?一、领会课程标准内涵,把握预设的方向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促进学生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要求和水准,是我们教师教

2、学的总方向,是指导教师处理教学每个具体环节的指南针,它决定了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是历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教师,为了从整体上落实“三维目标”,就必须准确解读课标的内容,并结合本省颁布的各学科“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根据各个层次的基本目标,认真领会其每句话的深刻内涵,仔细推敲和分析。如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列举”、“知道”、“简述”及“讲述”等行为动词,表明这是“识记层次”的要求,就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或历史情景能知道、说出、描述,形成简单印象便可,不必拔高要求。课标中的“理解”、“说明”、“概述”、“阐明”及“归纳“等,属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层次”,则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

3、律,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角度来考虑,引导学生能初步认识历史概念或历史现象,理解其内涵,并认识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的内在联系。课标中的“探讨”、“评价”、“分析”、“比较”及“讨论”等,则要求学生能在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加以运用,进而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历史感悟等,并能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一些历史问题。“学习要求”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方向;“教学建议”则给教师提供教学的一种思路、方法,教师应灵活运用,不能教条地对待“课标”、“要求”及“建议”。当然,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必然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

4、容易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对教学目标的预设时不要过分的偏向知识目标,而更应关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适度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二、整合教材相关内容,把握预设的完整性。新课程特色之一是进行模块教学,必修一、二、三之间相对独立,分别侧重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各章节之间也往往没有完整的时间顺序。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必修课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可能将教学活动延伸开来,把教学资源盘活,加强各模块、各专题、各章节之间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基本的历史知识脉络。要做好这点,教师就应先精读每本教材(最好完整阅读各版本的教材),尤其要

5、关注总目录及目录下的各个专题目录,要善于找出各专题之间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领会每节内容在整体教材或整个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整个知识网络,保持对历史概念理解或历史情景描述的完整性。如(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教师备课时若不先阅读专题下的四个小节内容,就根本无法讲清并让学生领会“世界市场”的完整含义,同时,“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与必修一的政治方面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另外,为了做好高初中知识的街接,还要尽可能阅读初中教材。三、深入了解教学主体,把握预设的针对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时心

6、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立足于他们学习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其主动发展。如学生已经有什么基础,该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些都是教师预设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己的教学预设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从与学生进行的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或者偶尔的闲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也可发放调查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期待、心中渴望等作一调查摸底;还有就是平时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共同完成“知识完成细目表”或“学习期望跟踪

7、表”,了解学生所需所想。四、挖掘相关课程资源,增强预设的有效性。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各种知识的薰陶。为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种需要,彰显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一是源于社会生活。陶行知说过: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如生活典故、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民间谚语、记念馆、历史遗址等。这些资源能让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现实,并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如讲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股票”等概念(使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8、也可适当介绍当今的世界经济形势,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的不同。二是源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影视,图书馆等。这些资源能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挖掘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对各种生成的把握。三是源于教材。教学中,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该教学生使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想一想”、“读一读”、“议一议”及“课前提示”等,并根据需要改造变更,这些资源的充分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三基”。四是源于对前节课的课后反思或教学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教师发现与否,这就离不开教

9、师的教育机智。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施教中能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及出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应及时小结,结合上节课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及优缺点进行反思,适时找个别学生了解,从而为下节教学内容的目标预设提供依据。如新发现的某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潜在问题,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反应,学生的即兴回答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即是本节课的资源也可能是下节教学内容的资源。笔者在历史(必修一)讲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时,刚讲完民主政治的作用,就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提出:“老师,我认为我们的民主政治是虚假的”。我大吃一惊,但马上镇静下来。“为什么

10、?”我反问,该学生把从生活中看到一些现象(如村干部选举等)列举了一番。我马上抓住这话题,从国情、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分析,让学生明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并受历史传统、经济状况及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身边的各种现象。这是一种精彩的课堂生成,也为我下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生转折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预设的依据。教与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预设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因实际而不断变更,从而生成更精彩的课堂。但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如何使预设更合理,更有效,是我们教师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教学才更有实效。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走进新课程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 朱汉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 朱慕菊主审 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 作者简介:曾宪书,年月,男,汉族,福建龙岩市人,中学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在历史学习、福建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古代史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研究。 ) 联系地址:福建省武平县武平二中邮箱: 曾宪书 138595358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