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756520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圆柱体教学策略分析通过课堂上的授课,老师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书本上原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才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推导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迁移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样对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及作用.二、教学内容分析1.分析教学重点这也是要进行教学的重点,清楚地知道哪里是重点,具体地给学生进行讲解.而在求圆柱体体积时,对计算公式的求导无疑就是重点中的重点,再有就是对其的应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更加懂得怎样应用到生活中来.2.分析教学难点难点也就是学生不容易学会的知识点,这就需要老

2、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给学生讲解,老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难点,也就会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如何让自己明白,如何给学生讲明白.3.分析教学关键这里的关键也就是指想要学习圆柱体,我们首先要对哪些相关的立体几何有所了解,它们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关系,这都是我们应该且必须掌握的.三、教学方法1.公式推导如何进行公式的推导呢?这不仅仅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下面就有几个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1)对于刚刚接触的陌生图形或几何体,很多人往往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将思想转化,使这个陌生的图形或几何体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图形.例如,求梯形面积时,这个图形虽然不是我们以前看到的

3、图形,但我们可以将它看作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求圆柱体时,我们同样可以使其与长方体、圆锥等建立联系.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2)动手实践是最实用而且最使人记忆深刻的方法,它强调了学生的活动,也就是运动效应,突出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在听别人讲,同时自己也亲手操作,参与了这个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是验证自己猜想的一个过程,这时候,这个结论不再是由哪位著名的数学家发现的,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猜想实验得出的.(3)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老师不要总是将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思路一下子丢给学生,这样就容易造成思维定式,学生不肯花费力气去想方

4、法,往往不费力气就能轻易忘记.因此,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实验以及分析.2.学会应用这里的应用,有对题目的应用,同时也有日常生活的应用.设置一定的生活背景学习,这里就是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一切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解决书本上的题目,还要解决生活当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生活意识.四、求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根据经验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求体积的公式:1.已知圆柱的底面积S和高h:V=Sh(类似于长方体、正方体,V=abc,S=ab,c=h,即V=Sh).2.已知圆柱底面圆的半径r和高h:V=rrh(底

5、面圆的面积公式我们知道其为S=rr,即V=Sh=rrh).3.已知底面圆的直径d和高h:V=ddh(底面圆的面积公式为S=rr=dd).4.已知底面圆的周长C和高h:V=CCh(C=2r,r=,即V=CCh).5.已知圆柱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V=(由此可知C=a,h=a,由4.4即可得结果).6.已知圆柱侧面积S和底面半径r:V=(S=Ch=2rh,h=,V=Sh=).五、总结总而言之,教会学生们自己独自解决问题,对学生们是个挑战,对老师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师们不仅仅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还要有自己的教学手段,鼓励孩子们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要对知识存在畏惧的心理,只有战胜这些,学生们才会更有兴趣和信心继续学习.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他们创新的能力,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不要将学生的思维固定,让学生拥有的不是老师传授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