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75288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S16949审核要点(准备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S16949 审核要点预备要点 一、 最高治理者审核要点: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么?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么?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 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 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到达?制 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实行了有关措施? 4. 最高治理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 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 最高治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

2、的资源需求?是否供给了适用的资源?6. 最高治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了解顾客的满足度? 对于顾客不满足项是如何处理的?7. 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假设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足呢? 8. 组织有哪些鼓励员工的措施?最高治理者了解员工的满足度吗? 9. 最高治理者是如何安排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安排各级治理人员权责?10. 最高治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11. 最高治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到达预期的效果? 12. 最高治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实行的手段有效吗? 13

3、. 最高治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 14. 是否制订了经营打算?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打算?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打算中?15. 全部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掌握人员?当消灭重大 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顿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治理者参与了吗?16. 当消灭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实行订正措施权力的治理阶层?17. 是否设置了治理代表?治理代表的职责是什么?治理代表参与了哪些质量活动?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么?顾客代表是否参与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

4、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别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订正与预防措施、产品 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承受了吗?二、 治理者代表审核要点:1. 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 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展筹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全部与质量治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 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 受审区域觉察的不符合项是否实行了订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订正措施的有效性?6. 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打算,是否

5、已经进展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 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展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 治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 治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治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哪些改进的建议?10. 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治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 三 TS 办/技术治理部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治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挨次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 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掌握程序,质量记录掌握程序,不合格品掌握程序,内部审核掌握程序,订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 3. 是否

6、对质量治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展掌握?如何掌握? 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评审与批准? 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公布?8. 由于积存学问或法律需要而保存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认期的更换?11. 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

7、.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掌握打算,FMEA 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 15.对于不合格品,实行了哪些处理方式?不合格品被订正是否进展重验证?为避开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是否实行了订正措施?16. 对于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如何掌握?是否经过顾客同意?17. 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头使用后被觉察,是否依据其影响实行了适当行动?18. 返工产品有掌握吗?如何掌握?返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人员简洁得到吗?22. 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客特许或偏差许可?23. 组织是否形成订正

8、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实行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承受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4. 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实行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承受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5. 是否对顾客退回产品进展试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准时报告顾客?退回产品分析的资料是否被保存?26. 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实施掌握?是如何掌握的?27. 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掌握打算?33. 是否有试产掌握打算和量产掌握打算?这些掌握打算得到很好的执行吗?34. 当消灭过程不稳定或过程力量缺乏时是否承受了指定的反响打算?这些实行的反响

9、打算效果如何?35. 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给来源或变更 FEMA 时,是否重评审和更掌握打算?36. 当顾客要求时,更后的掌握打算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37. 在掌握打算中规定的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在应用,是如何应用的?38. 全部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掌握人员?当消灭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顿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 单?四 人力资源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力量是如何识别的? 识别的依据是什么?2. 员工力量不够时,是否供给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

10、效性有评价吗?3. 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奉献?具体有些什么有效的措施?4. 是否对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进展了培训?5.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展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掌握人员,试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别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6. 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阅历的记录吗?7. 有哪些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使用的规定要求?9. 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环境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治理这些工作环境的? 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10. 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

11、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11. 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那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的有效性如何?12. 是否有鼓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鼓励员工的?这些鼓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展过程评估?13. 是否承受多方论证的方法即“工程治理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打算?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筹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14. 当消灭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是否预备了紧急应变打算?这些应变打算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A、人力资源1. 人力资源规划2. 企业用工制度3. 核心人才建设4. 人员聘请、甄选与录用B、培训1. 岗位素养描述2. 实施素养现状调查3. 形成人员素养状

12、况矩阵4. 编制年度员工培训打算5. 实施培训资料汇总6. 实施培训有效性评价7. 未到达培训效果的处理8. 员工/转岗员工培训资料9. 产品/工艺的投产前培训10. 特别过程人员清单资格证明11. 特别人员的顶岗打算12. 个人培训档案C、内部、员工满足度、鼓励机制1. 员工鼓励政策的筹划2. 形成员工鼓励政策方案3. 员工满足度调查问卷、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治理信息4. 员工满足度分析报告5. 员工满足的改进措施6. 内部工序间满足度调查、分析、报告、改进措施。D 、质量本钱1. 质量本钱的科目设置2. 质量本钱打算2.质量本钱的核算五 销售的审核要点1. 目前有哪些产品/效劳?这些产品/效劳

13、的要求是什么?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2. 在供给产品前,时否对标书,合约或定单进展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 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展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展了分析?4. 有没有口头或其它书面声明的合约或定单?这类合约或定单如何处理?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6. 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7. 有顾客指定的特别性吗?这些特别性如何掌握?8. 通过什么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满足感受,不满足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 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足或不满

14、足信息的?9. 是否对顾客满足度进展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 对于在组织掌握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治理的?当发生特别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 特别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1. 当接到顾客反响的信息时,是否快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 12. 是否对效劳人员进展了培训? 13.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A、营销质量1. 市场调查表2.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3. 产品市场营销打算4. 企业总体市场调研报5. 产品建议书B、外部顾客满足度1. 外部顾客满足度调查2. 外部顾客满足度分析报告3. 外部顾客满足度的改进措施4. 与竞争对手、行业水准比

15、较年度业务打算的输入C、合同评审1. 生产力量调查资料2. 顾客订货信息登记3. 重要、特别、一般合同评审资料4. 合同/订单 100履约率月报及趋势分析、措施。5. 合同/订单/销售打算更改、更改信息传递10. 发货审核11. 年度、月份销售打算的传递12. 顾客档案的建立13. 销售人员/合同评审人员授权书14. 产品投标、报价治理15. 收发存的交接手续16. 包装损坏统计、订正措施D、售后效劳1. 顾客访问打算2. 顾客访问单3. 效劳报告包括年度4. 顾客质量信息反响途径、处理方法、闭环。E、 物流超额运费的统计六 设备动力室的审核要点1. 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2. 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3.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展预防性保养?4. 假设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掌握?如何掌握?1. 设备治理台帐2. 设备保养维护要求和内容3. 设备保养维护打算4. 设备保养维护后检查记录5. 各类设备日常点检6. 设备完好率、非打算停机时间/率、设备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