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74783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1、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第三版)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园训练指导纲要指出:科学训练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小班幼儿对红、黄、蓝三原色有了初步的熟悉,可是对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不了解。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过程中,围绕预设目标,通过让幼儿扮演“小粉刷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知颜色的奇异变化,享受玩颜色的乐趣;同时,满意了幼儿的操作愿望,激发了幼儿连续发觉、探究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操作体验

2、法、观看比拟法。引导幼儿在扮演“小粉刷匠”的过程中,通过两次粉刷不同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通过自由调色使幼儿进一步发觉颜色的奇妙变化,达成预设目标。活动中,教师以一个观看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状况,引导幼儿乐观参加,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乐观关注四周生活中有颜色的物品。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预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若干瓶;粉刷工具(塑料桶、刷子)13套;纸箱房子3座;罩衣13件。 2.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 活动过程 1、随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入场,激发幼儿当粉刷匠的兴

3、趣。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体验发觉的乐趣。(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1)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看,说出颜色的名称。 (2)分发三种颜料,幼儿分组根据标记粉刷房顶。 (3)调换颜料,分别给房顶再刷上一种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黄色+蓝色,蓝色+红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遇到一起会变成一种新的颜色,并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橙色、绿色、紫色)。 3、鼓舞幼儿大胆尝试运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进展调配。(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1)请幼儿自由调色,进一步发觉颜色对碰后的奇异变化,并尝试运用语言表达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 (2)通过“粉刷墙面”,享受玩颜色的乐趣

4、。 (3)共享劳动成果,鼓舞幼儿连续去发觉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颜色。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颜色对对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特别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颖,由此产生深厚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依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颜色对对碰”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熟悉颜色,在欢乐的活动中感受颜色带来的美,使幼儿愿意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制造性的表现颜色、美化生活。 活动目标: 1、连续探究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乐于和同伴共享自己的发觉。 3、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究,培育幼儿的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4、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5、,乐观关注四周生活中有颜色的物品。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每个幼儿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清水,瓶盖内已事先挤有红色(黄色、蓝色)颜色少许。红、黄、蓝标签若干,装有少许红色(黄色、蓝色)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究,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1.教师示范:用来摇摆一瓶清水,使之变成有颜色的水。边晃边念:“摇摇摇,变变变,清水变出颜色来。” 2.每位幼儿拿一瓶清水,通过摇摆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并将相对应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3

6、.请幼儿说说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 4.教师询问变出彩色水的缘由。教师拧开一个瓶盖,让幼儿看到留在瓶盖内的颜料痕迹,再想一想清水变成颜色水的缘由。 5.请幼儿轻轻拧开瓶盖,验证瓶盖内有颜料的事实。 6.请幼儿再轻轻拧上瓶盖,用力摇摆,重复刚刚的变化过程。 变成新的颜色水,连续探究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 1.幼儿自选一种跟自己瓶内的颜色水不同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2.想一想,假如瓶子里的颜色水与颜色标签所表示的颜料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3.幼儿依据自己所选标签,选择装有对应颜料的瓶盖,以此替换原来的瓶盖。教师提示幼儿肯定要拧紧瓶盖,一边用力摇摆一边观看颜色的变化。 4.幼儿和身边的同伴沟通自

7、己的发觉,相互比拟各自变出的新颜色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这样变出来的 幼儿将自己变出的新颜色水放到展台上,介绍自己瓶子里的新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二、绽开: 1、教师揭开谜底。 将黄色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知幼儿变色的小隐秘:教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预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摆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 2、幼儿动手操作,探究颜色的变化。 (1)师:小精灵儿童网站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预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任凭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

8、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留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试验,不过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留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好孩子。 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1)个别幼儿展现。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师幼小结:在我们四周,处处是各种各样美丽的颜色,只要我们专心观看,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特别美妙。 4、幼儿动手操作,探究颜色的变化。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嬉戏?”

9、教师为每组预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大家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2)教师讲解操作时留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试验,不过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1)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留意保持卫生。 (2)要在纸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留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个别幼儿展现。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师: 颜料能变颜色,教师这里的蜡笔也能变颜色。请你也来试一试。(一边说一边示范) 教师提出要求后小朋友操作。把两

10、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一看变出了什么颜色。 小结: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引导说出: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师幼共同朗读儿歌 活动完毕: 1、整理并整理。 2、鼓舞小朋友下次来玩颜色。 宝宝们,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一点奉献吧。教师这有一棵树宝宝,但没有美丽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它吧。把橘色的当树宝宝的果实,绿色的当树干,紫色当花心。树宝宝最终有美丽的衣服和大大的果实了说:“感谢小朋友。”“不用谢”自然完毕。 延长活动: 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色画橘子。橘色(绿色、紫色)还能画出什么东西来?请小朋友把你们刚刚变出的颜色画一画吧。 活动反

11、思: 颜色,对于幼儿来说是特别喜爱的,本次活动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另一种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的欢乐,活动开头,我是用魔术师的形式导入课堂,吸引了孩子的留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当小魔术师,从而体验魔术师带来的欢乐,之后以爱惜树宝宝,小精灵儿童网站引导幼儿做一个愿意帮忙人的好孩子,整节活动到达了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进展了制造与想象的力量。导入的形式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一节科学活动课,要让幼儿观看,然后有时机说,能说,大胆说,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良的地方,在讲解这环节要

12、特别清楚,具体。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缺乏: 1.材料投放要充分。活动过程中,小精灵儿童网站由于用蜡笔和用颜料玩色时间不同,玩色用的塑料小杯很快就用完了,幸好阿姨进来帮助,才使活动得以正常进展。 2.整节活动对幼儿的提问较少,针对性较欠,在科学的中小结局部比拟重要,在教学活动中也漏掉了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与探究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阅历,给幼儿恰到其分的指导,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加教学,融入孩子。 3、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其次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其次版) 教学理论依据 综合活动颜色对对碰选自小班主题四七彩乐园次主题二“奇异的颜色”。

13、 小班幼儿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她们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多感官参加、与其他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运用直观行动性思维与详细形象性思维建构阅历的过程。而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孩子所获得的学问,不应由别人简洁传递,而是自主获得、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本节课教师在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根底上,供应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设计了好玩的嬉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嬉戏气氛中,亲自动手、主动观看、互动发觉,鼓舞幼儿感知和发觉颜色变化的现象,帮忙幼儿初步建构起了颜色变化的阅历。 一个有效的训练活动,不仅仅是调动与激发起幼儿的原有阅历,更应把握幼儿的最近进展区,建构和提升幼儿的新阅历,实现

14、幼儿精彩阅历的建构和达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对三原色(红、黄、蓝)已经特别熟识,并且有丰富的生活感知,属于已有阅历。而两种甚至三种颜色混合之后的变化、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奇妙奇妙的颜色变幻和图画创意想象却是幼儿没有尝试过的,属于幼儿未知的新阅历。因此,本节课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嬉戏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已知阅历,渐渐发觉和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并初步建构起颜色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虽然不需要幼儿正确的说出三原色变三间色这一原理,但却让幼儿充分感知和初步建构了相关阅历,提升了幼儿对于颜色的认知水平,为幼儿连续探究颜色的隐秘以及颜色艺术的创作活动供应了动力和兴趣。 实施策略 策略一:创设“魔术嬉戏情境” 以变魔术的嬉戏情境贯穿始终,调动幼儿的奇怪心和参加意识,充分满意幼儿的探究欲望。 策略二: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究” 供应丰富的操作材料,鼓舞幼儿自主操作,发觉水宝宝颜色变化的隐秘。并通过换瓶盖、颜色印画等,引导幼儿探究观看颜色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