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74420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测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A、万仞(rn) 阔绰(chu) 虎视眈眈(dn) 谄媚(chn mi) B、泾流(jn) 皲裂(jn) 彬彬有礼(bn) 瞟(pio)C、腠理(cu) 狡黠(ji) 坦荡如砥(d) 诓骗(kun)D、绮户(q) 谩骂(mn) 惴惴不安(zhu) 脱臼(j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不屑置辨 淅沥 温文而雅 典籍B、前呼后拥 热衷 老谋深算 渺茫C、锲而不舍 锤练 冥思苦想 附和D、光彩熠熠 韶华 死心踏地 婉

2、惜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选择其中一句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2分) 2012年淮安市将举办第三届“周恩来读书节”活动。有专家认为,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的积极性。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读书节活动,确保本届读书节收到预期效果。 我选择修改_句: 4、名著阅读(5分)(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写的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笛福。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现实

3、。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劳,有骆驼一样坚韧的精神。但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 泰三位伟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2)到目前为止,你一定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下列名著中你喜欢哪一部?请写出作品中一个人物及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情节。A、鲁滨逊漂流记B、水浒传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朝花夕拾著作: 人物: (1分)情节: (2分)6、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积极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学校举行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

4、合性学习活动。【续写标语】为鼓励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也根据语段划线句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设计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她)再设计两个。(4分)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活动二:举行“书香校园”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三: 活动

5、四: 【仿写表达】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 ;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

6、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探究结果: 三、阅读(55分)(一)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回答711题。(14分)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7、,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

8、,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1)惩山北之塞 ( ) (2)甚矣,汝之不惠。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_9、本文语言简洁,但也生动。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3分)(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10、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了 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3分)1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

9、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_ (二)阅读母亲的心,回答1216题。(23分)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

10、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

11、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

12、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12、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方框中补全段的主要情节。(6分)“我”想吃螃蟹(1)(2)母亲捞起螃蟹(3)13、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4分)14、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_15、阅读第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3分)_(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2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