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74118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汪曾祺昆明菜原文赏读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人看的,不是写给昆明人看的。和昆明人 谈昆明菜,岂不成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离开昆明 整四十年了,对昆明菜一直不能忘。昆明菜是有特点的。昆明菜云南菜不属于中国的八大菜系。 很多人以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实并不一样。四川菜的特点是麻、 辣。多数四川菜都要放县豆瓣、泡辣,而且放大量的花,必得是 川。中国很多省的人都爱吃辣,如湖南、江西,但像四川人那样爱吃 花的地方不多。重庆有很多小面馆,门面的白墙上多用黑漆涂写三个 大字“麻、辣、烫”,老远的就看得见。昆明菜不像四川菜那样既辣 且麻。大抵四川菜多浓厚强烈,而昆明菜则比较清淡纯和。四川菜调 料复

2、杂,昆明菜重本味。比较一下怪味鸡和汽锅鸡,便知二者区别所 在。汽锅鸡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 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 来一次大奖赛,哪一种鸡该拿金牌?我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是什么人想出了这种非常独特的吃法?估计起来,先得有汽锅,然 后才有汽锅鸡。汽锅以建水所制者最佳。现在全国出陶器的地方都能 造汽锅,如江苏的宜兴。但我觉得用别处出的汽锅蒸出来的鸡,都不 如用建水汽锅做出的有味。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汽锅既出在建水,那 么,昆明的汽锅鸡也可能是从建水传来的吧?原来在正义路近金碧路的路西有一家专卖汽锅鸡。这家不知有没 有店号,进门

3、处挂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培养正气”。因此大 家就径称这家饭馆为“培养正气”。过去昆明人一说:“今天我们培 养一下正气”,听话的人就明白是去吃汽锅鸡。“培养正气”的鸡特 别鲜嫩,而且屡试不爽。没有哪一次去吃了,会说“今天的鸡差点 事”!所以能永远保持质量,据说他家用的鸡都是武定肥鸡。鸡瘦则肉 柴,肥则无味。独武定鸡极肥而有味。揭盖之后:汤清如水,而鸡香 扑鼻。听说“培养正气”已经没有了。昆明饭馆里卖的汽锅鸡已经不是 当年的味道,因为用的不是武定鸡,什么鸡都有。恢复“培养正气”,重新选用武定鸡,该不是难事吧?昆明的白斩鸡也极好。玉溪街卖馄饨的摊子的铜锅上搁一个细铁 条子,上面都放两三只肥白的

4、熟鸡。随要,即可切一小盘。昆明人管 白斩鸡叫“凉鸡”。我们常常去吃,喝一点酒,因为是坐在一张长板 凳上吃的,有一个同学为这种做法起了一个名目,叫“坐失 (食)良(凉) 机(鸡)”。玉溪街卖的鸡据说是玉溪鸡。华山南路与武成路交界处从前有一家馆子叫“映时春”,做油淋 鸡极佳。大块鸡生炸,十二寸的大盘,高高地堆了一盘。花盐吃。二 十几岁的小伙子,七八个人,人得三五块,顷刻瓷盘见底矣。如此吃 鸡,平生一快。昆明旧有卖鸡杂的,挎腰圆食盒,串街唤卖。鸡鸡肝皆用条穿成 一串,如北京的糖葫芦。鸡肠子盘紧如素鸡,买时旋切片。耐嚼,极 有味,而价甚廉,为茶下酒妙品。估计昆明这样的小吃已经没有了。 曾与老昆明谈起,

5、全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记了也。火腿云南宣威火腿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难分高下。金华火腿知道的 人多,有许多品级。比较著名的是“雪舫蒋腿”。更高级的,以竹叶 熏成的,谓之“竹叶腿”。宣威火腿似没有这么多讲究,只是笼统地 叫做火腿。火腿出在宣威,据说宣威家家腌制,而集中销售地则在昆 明。正义路牌坊东侧原来有一家火腿庄,除了卖整只、零切的火腿, 还卖火腿骨、火腿油。上海卖金华火腿的南货店有时卖“火腿脚爪”, 单卖火腿油,却没有听说过。火腿骨熬汤,火腿油炖豆腐,想来一定 很好吃。火腿作为提味的配料时多,单吃,似只有一种吃法,蒸熟了切片。 从前有蜜炙火腿,不知好吃否。金华火腿按部位分油头、上腰、中腰,

6、再以下便是脚爪。昆明人吃火腿特重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谓 之“金钱片腿”,因为切开作圆形,当中是精肉,周围是肥肉,带着 一圈薄皮。大西门外有一家本地饭馆,不大,很不整洁,但是菜品不 少,金钱片腿是必备的。因为赶马的马锅头最爱吃这道菜,这家 饭馆的主要顾客是马锅头。马锅头兄弟一进门,别的菜还没有要,先 叫:“切一盘金钱片腿!”一道昆明菜,不是以火腿为主料,但离开火腿却不成的,是“锅 贴乌鱼”。这是东月楼的名菜。乃以乌鱼两片(乌鱼必活杀,鱼片须旋 批),中夹兼肥带瘦的火腿一片,在平底铛上,以文火烙成,不加任何 别的作料。鲜嫩香美,不可名状。东月楼在护国路,是一家地道的昆明老馆子。除锅贴乌鱼外,尚

7、有酱鸡腿,也极好。听说东月楼现在也没有了。昆明吉庆祥的火腿月饼甚佳。今年中秋,北京运到一批,买来一 尝,滋味犹似当年。牛肉我一辈子没有吃过昆明那样好的牛肉。昆明的牛肉馆的特别处是只卖牛肉一样,外带米饭、酒,不 卖别的菜肴。这样的牛肉馆,据我所知,有三家。有一家在大西门外 凤街,因为离西南联大很近,我们常去。我是由这家“学会”吃牛肉 的。一家在小东门。而以小西门外马家牛肉馆为最大。楼上楼下,几 十张桌子。牛肉馆的牛肉是分门别类地卖的。最常见的是汤片和冷片。 白牛肉切薄片,浇滚烫的清汤,为汤片。冷片也是同样旋切的薄片, 但整齐地码在盘子里,甜酱油吃(甜酱油为昆明所特有)。汤片、冷片皆 极酥软,而不

8、散碎。听说切汤片冷片的肉是整个一边牛蒸熟了的,我 有点不相信:哪里有这样大的蒸笼,这样大的锅呢?但切片的牛肉确是 很大的大块的。牛肉这样酥软,火候是要很足。有人告诉我,得蒸 (或 煮?)一整夜。其次是“红烧”。“红烧”不是别的地方加了酱油闷煮 的红烧牛肉,也是清汤的,不过大牛肉曾用红染过,故肉呈胭脂红色。 “红烧”是切成小块的。这不用牛身上的“好”肉,如胸肉腿肉,带 一些“筋头巴脑”,和汤、冷片相较,别是一种滋味。还有几种牛身 上的特别部位,也分开卖。却都有代用的别名,不“会”吃的人听不 懂,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如牛肚叫“领肝”;牛舌叫“撩青”。很多 地方卖舌头都讳言“舌”字,因为“舌”与“蚀

9、”同音。无锡陆稿荐 卖猪舌改叫“赚头”。广东饭馆把牛舌叫“牛”其实本是“牛利”, 只是加了一肉月偏旁,以示这是肉食。这都是反“蚀”之意而用之, 讨个吉利。把舌头叫成“撩青”,别处没有听说过。稍想一下,是有 道理的。牛吃青草,都是用舌头撩进嘴里的。这一别称很形象,但是 太费解了。牛肉馆还有牛大筋卖。我有一次同一个女同学去吃马家牛 肉馆,她问我:“这是什么?”我实在不好回答。我在昆明吃过不少次 牛大筋,只是因为它好吃,不是为了壮阳。“领肝”、“撩青”、 “大筋”都是带汤的。牛肉馆不卖炒菜。上牛肉馆其实主要是来喝汤 的,汤好。昆明牛肉馆用的牛都是小黄牛,老牛、废牛是不用的。 吃一次牛肉馆是花不了多少

10、钱的,比一般小饭馆便宜,也好吃,马家牛肉馆常有人托一搪瓷茶盘来卖小菜,头、腌蒜、腌姜、糟 辣有七八样。两三分钱即可买一小碟,极开胃。马家牛肉店不知还有没有?如果没有了,就太可惜了。 昆明还有牛干巴,乃将牛肉切成长条,腌制晾干。小饭馆有炒牛 干巴卖。这东西据说生吃也行。马锅头上路,总要带牛干巴,用刀削 成薄片,酒饭均宜。蒸菜昆明尚食蒸菜。正义路原来有一家。蒸鸡、蒸骨、蒸肉,都放在 直径不到半尺的小蒸笼中蒸熟。小笼层层相叠,几十笼为一,一口大 蒸锅上蒸着好几。蒸菜都酥烂,蒸鸡连骨头都能嚼碎。蒸菜有衬底。 别处蒸菜衬底多为红、洋芋、白萝卜,昆明蒸菜的衬底却是皂角仁。 皂角仁我是认识的。我们那里的少女

11、绣花,常用小瓷碟蒸十数个皂角 仁,用来“光”绒,取其滑润,并增光泽。我没有想到这东西能吃, 且好吃。样子也好看,莹洁如玉。这么多的蒸菜,得用多少皂角仁, 得多少皂角才能剥出这样多的仁呢?玉溪街里有一家也卖蒸菜。这家所 卖蒸菜中有一色 rang 小瓜:小南瓜,挖出,塞入肉蒸熟,很别致。很 多地方都有rang菜,rang冬瓜,rang茄子,都是塞肉蒸熟的菜。 rang 不知道怎么写,一般字典查不到这个字。或写成“酿”,则音义 都不对。我们到北京后曾做过 rang 小瓜,终不似玉溪街的味道。大这 家因为是和许多其他蒸菜摆在一起蒸的,鸡、骨、肉的蒸气透入蒸小 瓜的笼,故小瓜里的肉有瓜香,而包肉的瓜则带

12、鲜味。单rang 瓜, 不能腴美。诸菌有朋友到昆明开会,我告诉他到昆明定要吃吃菌子。他住在 旧交家里,把所有的菌子都吃了。回北京见到我,说:“真是好!”鸡土从为菌中之王。甬道街有家专做鸡土从的馆子。这家还卖 苦菜汤,是熬在口大锅里,非常便宜,好吃。外省人说昆明有三怪: 姑娘叫老太,芥菜叫苦菜。听昆明人说苦菜不是芥菜,别是种。前月有直住在昆明的老同学来,说鸡土从出在富民。有次他 们开会,从富民拉了汽车鸡来,吃得不亦乐乎。鸡各处皆有,富民 可能出得多些。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鸡油菌,我在别的文章里已写过,不 重复。昆明诸菌总宜鲜吃。鸡土从可制成油鸡土从,干巴菌可晾成干, 可致远,然而风味减矣。乳

13、扇、乳饼 乳扇是晾干的奶皮子,乳饼即奶豆腐。这种奶制品我颇怀疑是元 朝的蒙古兵传入云南的。然而蒙古人的奶制品只是用来奶茶,云南则 作为菜肴。这两样其实只能“吃着玩”,不下饭的。炒鸡蛋 炒鸡蛋天下皆有。昆明的炒鸡蛋特泡。颠面,两颠出锅,动锅 不动铲。趁热上桌,鲜亮喷香,逗人食欲。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 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 炒得“塌胡涂”。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鸡蛋清、温熟猪油于小火上,不住地搅拌, 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交融。嫩如鱼脑,洁白而有亮光。入口即已到 喉,齿舌都来不及辨别是何滋味,真是绝。另有桂花蛋,则以蛋黄 以同

14、法制成。雪花蛋、桂花蛋上都洒了一层瘦火腿末,但不宜多,多 则掩盖鸡蛋香味。鸡蛋这样的做法,他处未见。我在北京曾用此法作 一盘菜待客,吹牛说“这是昆明做法”。客人尝后,连说“不错!不错!” 且到处宣传。其实我做出的既不是雪花蛋,也不是桂花蛋,简直有点 像山东的“假蟹”了!炒青菜袁子才随园食单指出:炒青菜须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 很有道理。昆明炒青菜都用猪油。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为:菜新鲜, 油多,火爆,慎用酱油,起锅时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极少,不盖锅 (饭馆 里炒青菜多不盖锅),或盖锅时间甚短。这样炒出来的青菜不失菜味, 且不变色,视之犹如从园中初摘出来的一样。菜花昆明叫椰花菜。北京炒菜花先以水过

15、,再炒。这样就不如干 脆加水煮成奶油菜花汤了。昆明炒椰花菜皆生炒,脆而不梗,干干净 净。如加火腿,尤妙。炒包谷只有昆明有。每年北京嫩玉米上市时,我都买一些回来抠 出玉米粒加瘦肉末炒了吃。有亲戚朋友来,觉得很奇怪:“玉米能做 菜?”尝了两筷子,都说“好吃”。炒包谷做法简单,在北京的一个很 小的范围内已经推广。有一个西南联大的校友请几个老同学上家里聚 一聚,特别声明:“今天有一道昆明菜!”端上来,是炒包谷。包谷既 老,放了太多的肉,大量酱油,还加了很多水咕嘟了 !我跟他说:“你 这样的炒包谷,能把昆明人气死。”临离昆明前我和朱德熙在一家饭馆里吃了一盘肉炒菠菜,当时叫 绝,至今不忘。菠菜极嫩(北京人

16、爱吃长成小树一样的菠菜,真不可解), 油极大,火甚匀,味极鲜。炒菠菜要尽量少动铲子。频频锅,菠菜就 会发黑,且有涩味。黑芥韭菜花茄子昆明谓黑大头菜为黑芥。袁子才以为大头菜偏宜肉炒,很对。大 头菜得肉,香味才能发出。我们有时几个人在昆明饭馆里吃饭,一看 菜不够了,就赶紧添叫一盘黑芥炒肉。一则这个菜来得快 ;二则极下饭, 且经吃。韭菜花出曲靖。名为韭菜花,其实主料是切得极细晾干的萝卜丝。这是中国咸菜里的“神品”。这一味小菜按说不用多少成本,但价钱 却颇贵,想是因为腌制很费工。昆明人家也有自己腌韭菜花的。这种 韭菜花和北京吃涮羊肉作调料的韭菜花不是一回事,北京人万勿误会。茄子是茄子切细丝,风干,封缸,发酵而成。我很怀疑这属于古 代的。,郭沫若以为可能是泡菜。说文解字“”字下注云:“菜 也”,我觉得可能就是茄子一类的东西。中国以为名的小菜别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