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736709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张春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探培养小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幼儿园托班教养工作大纲中指出幼儿园托班教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生活实践中初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能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是从生活中开始的,不要小看每天周而复始的“吃、喝、拉、撒、睡”。对于成长中的小小班幼儿来讲,正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课堂。当小小班孩子走进幼儿园,他们面对的是新环境、新面孔、新生活 、新要求。在从零开始的集体生活中,无论是来园、进餐、喝水、还是入厕、午睡等等,这些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讲处处是挑战。我们不仅要细心、耐心、精心地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愉快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幼儿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

2、建立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意识,让他们通过探索获得生存的能力,即初步培养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证明,孩子从两三岁开始随着自我服务意识的萌芽和发展,逐渐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幼儿期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我园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孩子长到两三岁,便有了强烈要求“我自己”的独立愿望,我们要因势利导,开始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和基本习惯。然而现代家庭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份宠爱,事事包办代替,成了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幼儿园后,许多幼儿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

3、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衣服等。因此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一、对2-3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

4、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

5、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2-3岁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2-3岁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2-3岁的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2-3岁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

6、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2-3岁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2-3岁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7、。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2-3岁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2-3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我们主要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刚开始引导幼儿学习生活技能时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只是说、教,孩子们兴趣不浓厚。当我采用游戏的方

8、法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增强了。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托班幼儿学习生活技能,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午睡起床引导孩子们自己学穿裤子。我对孩子们说:“把两只脚伸进两个裤脚管,一边伸一个脚。”我边说边教他们穿,有些孩子们愿意学着自己穿,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学。有一天午睡起床,我无意中对文文说:“看裤子上有两个山洞,让两只脚钻山洞吧!”东东一听兴趣来了:“钻山洞啦!”说着两只脚用力地往裤脚管里钻。我提醒他:“两只脚要钻进两个山洞,然后小脚要钻出山洞哦!”一会儿东东就把脚伸进裤脚管里了,再用力拉裤脚管把脚伸出来。接着我鼓励他站起来,教他“前面拉一拉、后面拉一拉”,他终于自己把裤子穿上了。我立即表扬他“钻山洞

9、钻得真好,我们下次再钻山洞吧!” 文文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兴奋地说“好!”。这个“钻山洞”的方法真灵,我引导其他小朋友时也用这个方法,孩子们果然都很感兴趣,学穿裤子的劲儿一个比一个强。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在“钻山洞”的游戏中学会了自己穿裤子。我们随时都在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自理能力,这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当然家长的配合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及个性,引导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做事的乐趣,满足生活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我们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

10、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不少家长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敢自理能力。”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小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小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如何使2-3岁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还需继续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托班幼儿的保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