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73593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张洪学校 张时婷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

2、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 ;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各小组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

4、象。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投影)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

5、自主完成;集体订正。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卡片);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投影)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第三种分法分

6、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投影)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投影)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1)出示题目:把10盒

7、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投影)(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学生在组内自由分。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2、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学生

8、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教学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本节课;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

9、使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平面、静态;学生很容易就感觉枯燥;进而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中。而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等效果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演示平面的、静态的知识内容;使之成为立体的、动态的知识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内容及其演化、推导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还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们都要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从基础题感受“平均分”;到提高题辨析“平均分”;最后回归生活升华“平均分”。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