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735738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诊医学科工作制度1急诊医学科必须 365 天 24 小时开诊。2医护人员必须明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 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施急救措施, 遵守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 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等,严格履行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3各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参加急诊工作, 每人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3 个月。实习生、进修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 班。4急诊医学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

2、理,放置固定位置,经 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5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 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及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医学科就地组织抢救,病情 稳定后再护送至病房。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危重症患者。此外, 应认真做好医患沟通工作。6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医嘱,急诊医护人员共同 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7遇重大突发事件或其他特殊情况抢救,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值班医师、护士应 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和护理部等部门(白天)、总值班(夜间)

3、汇报,必要时向分管 院长请示、汇报。有关院领导应亲临重大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和参加抢救。因临床需要, 总值班以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 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二、急诊输液工作制度1急诊输液患者需在输液室进行治疗。2按处方和医嘱执行输液。对规定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物,应做好注射前的过 敏试验,并加盖专用章和签字。3坚持按照临床操作规程和三查八对原则进行工作。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 5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后处置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6密切观察输液中的情况,若发生严重的输液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应及时抢 救

4、并报告急诊值班医师。7保持室内清洁和安静,严禁吸烟,禁止乱扔垃圾。 8器械物品应放在固定位置,及时清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三、急诊病房工作制度1急诊危重患者经抢救后,应及时转入急诊病房或 EICU 治疗。2急诊病房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l2 次,主治医师每 日查房 l 一 2 次,值班医师随时诊查患者。3急诊危重患者和疑难病例,若有专科情况应请专科会诊。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 论和死亡病例讨论。4危重患者要实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5值班医师负责完成病历书写,开好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有病情变化要 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6急诊病房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及

5、输液、给氧等情况。若发现病情变 化,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医嘱并及时记录。7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点患者的护理,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8急诊各项收费公开、公示,以便让患者及家属监督。9急诊医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入院告知交待病情和预后,并签字。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1因病情需要,患者可在急诊观察室短期观察。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并及时处理,按规定要求书写 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3急诊观察室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症患者应随时查看。主治医师每日查房 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4急诊观察室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患者的病情及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

6、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6留观者一般留一人陪护。7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 72 小时。五、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1急诊抢救室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按时交接班,医护人员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 佩戴胸卡。2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的患者一旦病情允许 搬动,即应转出抢救室,由医务人员护送至专科、急诊病房EICU病房或手术室。3抢救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抢救时 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守各种疾病抢救常规程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非参加抢救人 员不得进入抢救室。4各种物品、器械保持性能良好,无菌物品、

7、抢救药品必须保证在有效期之内。5抢救用物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一切物品实行四固定(定量、定位、 定人、定期检查)制度,抢救室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为确保随时投入抢救工作, 必须做到抢救室设备齐全并有专人管理。6药品和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 再用。7每日由专人检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8室内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周进行全面清洁、整理工作。9每次抢救患者完毕,要由负责医师及护士(长)作现场评估和初步总结。六、EICU工作制度一、探视、陪伴制度(一)探视病员要按规定时间,每次1 人。学龄前儿童不得带入病房,传染病员一般 不得探视和陪伴。(

8、二)探视危重病员,可持病危通知单,由医护人员特别安排。(三)探陪人员必须遵守院规,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不得擅自翻阅病历和其他医疗 记录,不得私自将病员带出院外,不要谈论有碍病员健康和治疗的事宜,不在病员床上 睡觉。要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不准吸烟、饮酒。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四)凡探视、陪伴人员损坏、丢失医院物品,应负责陪偿。二、病房小药柜管理制度(一)病房小药柜所有药品,只能供应住院病员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二)病房小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和保管工作。(三)定期清点、检查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 等药品时,停止使用并报药剂科处理。(四)毒、麻

9、、限剧药品,应设专用抽屉存放,严格加锁,并按需要保持一定基数, 动用后严格按毒、麻、限剧药品管理规定执行。(五)药剂科对病房小药柜,要定期检查核对药品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有无过期变 质现象,毒、麻、限剧药品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三、ICU收治原则及疾病范围ICU是收治危重病人的地方,凡生命体征不稳定且有抢救希望者,可入ICU。原则 上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及呼吸通道建立后转入ICU,以免在转运途中发生危险。具体疾病:(一)各种严重休克:(二)严重心力衰竭;(三)严重心肌梗塞;(四)严重心律失常;(五) 急性肺损伤,ARDS:(六)严重呼吸衰竭:(七)严重急性肾功能不全;(八)严重肝功能不 全;(九)MO

10、DS(MOF); (+)DIC; (十一)严重代谢功能障碍;(十二)昏迷;(十三)严重体 液失衡; (十四)各种严重中毒; (十五)严重中暑; (十六)严重创伤及多发伤;(十七)挤压综 合征; (十八)脂肪栓塞综合征;(十九)严重产科并发征; (二十)心肺脑复苏术后; (二十一) 重大手术、操作、全麻等术后。下列情况原则上不得转入 ICU1传染病。2各种慢性疾病的终末状态,如恶性肿瘤晚期。3经济条件不许可者。四、ICU 病人的管理(一)ICU职责: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生命体征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 支持、感染防治、各种检测、监护等。(二)临床科室 ICU 之间须相互理解通力协作。严重复

11、合伤、跨科病人、重大治疗 方案的更改、实施、病人进出ICU适应证的选择等问题,原则上由ICU与各科共同协 商,ICU须充分尊重专科处理意见。当治疗方案出现分歧时,可通过院内会诊。当适应 证及转出方向发生分歧无法解决时,由ICU主任决定,权力与责任同在。(三)ICU须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加快周转,提高使用率。 (四) 与医疗管理有关的各项制度,如: 疑难病人讨论,死亡讨论等按统一规定执行,必要时ICU与相关科室共同参与。(五)ICU与临床科室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原则七、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即首诊医师负责诊疗和抢救,不可拒诊和推诿患者。对非本科疾病患 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体

12、格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请 相应专科医师会诊并转科;重危患者应由首诊医师负责抢救,如专科性质较强者,应立 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共同参与抢救,待专科医师到来并向其介绍病情后方可离开。 对于复杂病例,应由首诊医师负责诊断和进行必要的治疗,并通知医务处请相关科室值 班或备班医师共同进行会诊和治疗。其中职称 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八、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1各级医院应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 时,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通 道”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有效的安全诊疗服务。2急诊绿色通道的主要救治对象:各种危

13、及生命的急危重患者;无家属陪同、无 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陪护人员等)、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但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其他应当享受绿色通道的患者。3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或报 告医务处(白天)或医院总值班(非正常上班时间)。4患者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优先为其提供 快捷的服务。5凡遇涉及多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主管科室收治, 如有争议,急诊医学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院总值班协商解决。6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原则上应在急诊室就地安置抢救,需转入住院时,办公 时间由医务科审批,非办公时间由总值班核实审批。

14、九、急诊分诊制度1. 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 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2. 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或传染科日夜门诊就诊,以预防交叉 感染和传染病扩散。3. 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4. 分诊护士扼要了解病情,测量观察体征并记录在病历首页,进行病人信息登记, 然后将病人分诊到内、外、儿诊室就诊,就诊完成后记录病人去向。5. 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 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6. 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

15、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 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7. 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 90以上。8. 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员按院规上报科主任、护士长、或医务部。9. 遇急、危、重病人可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并报告科室负责人。10.遇外宾、港澳台同胞就诊,按上级相关规定做好预检接诊工作。十、急诊岗位责任制度急诊医学科必须保证 24 小时开诊,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脱岗。遇有特殊情况时也必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批准,并等替班者接班后方可离开。一、急诊报告制度急诊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舆论敏感,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增强法制观念。 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及时、如实向上级领导报告。例如,有大批外伤患者(车祸、塌 方、爆炸等)、中毒(食物中毒、毒气泄漏等)、不明原因的伤害和重大医疗纠纷以及某 些身份不明的患者等情况要边抢救边报告。白天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凡 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十二、急诊抢救制度1. 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科主 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