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73565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十四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十四章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十四章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填空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_、_和_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_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_、社会财富的_、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3我国实行_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4“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_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

2、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_,是各民族人民在_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题,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属于( )A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 B有待进一步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

3、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C、社会主义劳动者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 A 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 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5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 D社会稳定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题,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

4、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再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留在题后的括号出。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知识分子是( )一部分。A、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B、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 C、工人阶级的D、拥有较多物质财产的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 ),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A、尊重劳动 B、尊重人才 C、尊重知识 D、尊重创造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四、简答题(11分)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五、材料分析题 (15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归纳起来有以下六个

5、:(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2)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3)个体户。(4)私营企业主。(5)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6)自由职业人员。材料二:以上六个社会阶层,尽管在财产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上有所区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都不属于过去人们常说的“公家人”。然而,倘若追根溯源的话,这些阶层中的许多人原先实际上也是“公家人”,诸如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党政机关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有关。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第二,经济体制的变化。第三,产业结构

6、的变化。综上所述,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请思考: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六、案例分析题(15分)“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毛泽东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对知识分子问题都提出了重要思想;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每个重大关头,都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的革命队伍里,集合着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毛泽东与他们亲密相处,并肩战斗,留下了许多佳话。舒同当年经常在红星报等报纸上撰稿,鼓舞士气。毛泽东和舒同第一次见面,是在1932年春天。舒同为毛泽东的诗情所折服,毛泽东也很欣赏舒同的文章和书法。两人经常切磋书法,在

7、江西苏区毛泽东就送给舒同两个“雅号”,一个是“马背书法家”,另一个是“党内一支笔”。在长征路上,舒同在沿路驻地刷标语,宣传革命道理。到达陕北旬邑县时,红军请当地的一个前清翰林出任边区参议员,那人不肯。他说,共产党好是好,但是文化不高。毛泽东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让舒同以中央领导的名义给他写了一封信,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那人看了这封信十分感叹,他说,字好,文笔比我还好,共产党里有人才。当年,红军、八路军中有人请毛泽东题字,毛泽东经常向人家推荐舒同。闻名于世的“抗大”校名“抗日军政大学”和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是这样由舒同题写的。毛泽东与郭沫若也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1944年,

8、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引起很大反响。毛泽东读后,亲笔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我们大家都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从这封诚挚的长信中,可见他们的情谊之深。在漫长的民主革命岁月中,毛泽东汲取历史的教训,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没有农民的觉醒和参加,是决不可能成功的。同时,他也强调“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毛

9、泽东重视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不胫而走,播扬天下。一大批知识分子为了寻求真理,从北平、上海等大城市跋山涉水,奔赴延安。毛泽东对这些投奔革命的知识分子非常关心,非常尊重。毛泽东在陕北接触的第一个从白区来的文艺人才就是丁玲。1936年11月,在宋庆龄、鲁迅等知名人士的帮助下,丁玲从国民党的囚禁中逃脱出来后,辗转到了陕北。她初到时,毛泽东就关心地询问:“现在打算做什么?”丁玲说:“想当红军”。毛泽东说:“好啊!还赶得上,最近可能还有一仗,跟着杨尚昆他们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吧。”丁玲到前线不久,就收到毛泽东为欢迎她写的一首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会,招待

10、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读了毛泽东的词喜出望外,她决心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即将诞生。毛泽东在筹划建国大计时,亲笔书就给民主人士和知识界名人的信函,诚邀他们到解放区,共商建国大事。1949年2月2日,毛泽东在给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茅盾、翦伯赞、吴晗等人的信中,满腔热情地说:“诸先生长期为民主事业而努力,现在到达解放区,必能使建设新中国的共同事业获得迅速的成功。”面对当时正在迅猛兴起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毛泽东在这个会议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

11、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毛泽东对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非常重视。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毛泽东就把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请到中南海探讨我国的石油问题。李四光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向毛泽东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后来毛泽东作出了进行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从1955年开始,全国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得到大量有价值的石油资源数据。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发现,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充分肯定李四光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找石油。毛泽东的鼓励让李四光感到获得了力量的源泉。毛泽东经常同科学家一起商讨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

12、。1964年2月6日,毛泽东请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到自己的住处谈重大科学问题。他们谈天文、谈地质、谈尖端科学,几个人坐在毛泽东的床边,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毛泽东的卧室、床上摆满了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就随手翻到哪。为了大力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毛泽东还请专家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请来的老师是李四光、钱三强。许多科学家不能忘记毛泽东推动新中国科技工作的创业之功。50年代分歧意见最大的学科之一是遗传学。以苏联米丘林为代表和以美国摩尔根为代表的两个学派严重分歧、激烈争辩的

13、情况,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和重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这年夏天,中国科学院和高教部联合,在青岛召开了遗传学座谈会。会上,不同学派的遗传学学者各抒己见,对几十年来世界上两大学派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深入研讨。这是贯彻“百家争鸣”方针,在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讨论,当时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复旦大学教授谈家祯当年被视为摩尔根学派的代表人物。毛泽东多次向他询问遗传学发展的情况,当了解到遗传学研究还遇到很多阻碍时,他就语气坚定地说:“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毛泽东直到晚年病重期间,仍在关心遗传学研究。”毛泽东在世时爱看光明日报,尤其爱看文、史、哲几个专刊。因为他非常关注学术界

14、的动态,希望活跃学术界的空气,促进学术的发展,繁荣文化。光明日报用专刊的形式,依照“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文革”前进行了10年学术宣传和学术争鸣,组织了多次在国内很有影响的学术讨论。每一次大的学术讨论,毛泽东都很关心,还经常发表自己的意见。1958年“大跃进”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来稿量猛增,版面紧张。10月25日光明日报登出本报五种专刊停刊启事。当时正在郑州召集有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一些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的毛泽东也看到了这则启事。他马上让吴冷西给光明日报的总编辑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在昨天的谈话中曾指出:光明日报的副刊如哲学、文学遗产等,应继续办下去,不要停刊。我看光明日报就是看这些专刊

15、。他要我把这意见转告您。”由于毛泽东的支持,哲学、文学遗产又继续出刊了。1959年1月25日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专刊登出郭沫若的长文谈胡笳十八拍,文中提出为曹操翻案,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2月19日光明日报的史学专刊发表了历史学家翦伯赞的文章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毛泽东看了后,同意翦文的观点,他说:“这个案应该翻!”从此关于曹操评价的讨论,引发了全国学术界、甚至很多普通群众的兴趣,各行各业的读者踊跃投稿参加讨论,仅前4个月就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学术界的许多知名人士吴晗、王昆仑、谭其骧等都撰文争鸣。这场讨论延续了将近一年,使一些怀疑“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否应该实行的人改变了看法,对我国学术界的繁荣产生了特殊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