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73412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动更要“行”动黄海英.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动,更要“行”动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桃源县架桥镇中心小学 黄海英内容简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往的品德与生活课程,过分重于说教,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上对教材内容的认同,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易、践行难的特点,作为这门课程的实施者,我认为,品德与生活课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心”动,更要“行”动。关键词:“心”动 “行”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往的品德与生活课程,过分重于说教,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上对教材内容的认同,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

2、知特点。新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在教学中摒弃了过去的空洞的说教,教材内容作了大量的改动,教材内容的编排显示了更多的人文性,使品德与生活课程更符合综合活动课程的要求,也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喜欢活动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丰富有趣的活动是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教学中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是儿童认知、感悟、体验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一种有效的手段。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易、践行难的特点,作为这门课程的实施者,我认为,品德与生活课必须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心”动,更要“行”动。一、 创设情境,诱学生“心”动。好的导入,应当如精彩的开幕式,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

3、的学习期待。“生活课堂”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灵魂,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努力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制造悬念,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有了这个需要才能萌发内心的冲动。我们作为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例如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为此,我们要把思品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品德课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负责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

4、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上秋游去一课时,我就以主持人的角色参加,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在秋游购物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最后老师才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提出要求,这就真正促使学生心“动”起来。二、 体验生活,倡学生“行”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的品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时的“心”动就能形成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要想让好的品德成为一种习惯,是一项长远的“灵魂”

5、工程。以往的品德课重课堂上情感的激发,忽视课后的实践体验,这样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要让学生在再现生活情景的情境中,心灵有所触动。可如果仅止于“心”动而不去“行”动,那就像一首乐曲,刚至高潮却嘎然而止,失去了最好的教育契机。儿童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我们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施者,不应该只教他们画画,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保存好他们心灵的“画作”。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比如上春天来了,我设计了“我们播种春天”的主题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积极地参加小种植活动。 第二周上品德与生活课时,孩子们争先

6、恐后地向我汇报:“老师,瞧,这是我种的蒜苗!”“老师,我种的茉莉花籽已经长出小苗了!”“看,这是我的观察记录!”此外,我还通过让孩子动手做些小实验、小制作,来培养孩子的劳动和操作技能。例如教学欢欢喜喜过春节一课,我有意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窗花和拉花、吹气球、做灯笼,准备节目等,要求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教室,喜迎新年。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如在教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时,课前可让每位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家庭采访、调查:(1)爸爸妈妈累了,你是怎样做的?(2)妈妈生病了,你又是怎样做的?(3)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学习、生活的?(4)在家里,你除了学习

7、,还做了哪些家务活?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交流采访、调查的情况。让学生交流时初步认识到: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疼爱我们,我们应了解父母的辛劳,要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在家中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要积极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坚持每天为父母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孝顺父母的好品行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如教学太阳公公对我笑一课,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初步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我结合现在的孩子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差等状况,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教会学生诸如叠衣服、系鞋带、整理房间等生活自理方法,并开展了趣味竞赛。接下来,为了有效

8、地指导其日常生活,我还策划了“太阳公公天天对我笑”活动,并以一张测评表为组带,请家长协助教育、督促,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全面评价。要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观察记录、作业、书面或口头测验、竞赛活动、成果展示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可融入到少先队的“星级晋升”具体行动中,“星级晋升”活动融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注意幼儿园、

9、小学、中学的相互衔接,方法多样,重在激励,是符合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学生需要的新型评价模式。如教我是家里的开心果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争“文明守纪星”、“勤俭自立星”、,教认识好朋友时争“文明守纪星”、“自能学习星”,要按照星级晋升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当评委,必须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晋升计划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 “行而知之”,品德与生活课必须让学生真正“动”动起来,不仅“心”动,更要“行”动,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主动地学习探究,自觉地陶冶内化,一天天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