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07288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學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朱敏蘭1 魏恒順2(1. 青海民族學院青海西寧8100072. 西安交通大學陝西西安710049)【摘要】教師是一種專業,教師專業發展僅僅依靠一次師範學校的學習已經不夠,教師通過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通過記教育日誌、與師生的交流溝通、記錄教育博客、教育敍事和教學錄相等方式達到反思教學的目的,在反思中提高,使教師專業快速成長。【關鍵字】教師專業;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反思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確認和鼓勵教師為專業以來,有關教師專業化的概念雖然界定標準不一,但是視教師為專業已

2、成為共識。教師要專業化,教師的專業如何發展?一、教師專業化及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通過逐步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教師成為專業,走專業化道路,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在專業化過程中,不斷深化專業角色,進行專業自我認識,不斷理解教育、學校及所教學科,對學生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價值進行認識體悟。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學中的知識和技能、教育教學理念的變化,社會、學校及家長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自

3、己的職業生涯中必須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終身的實踐者,而教師的學習和實踐就一定有對教學反思過程,有在反思中的學習和提高過程。二、教學反思 反思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品質,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動和行為的後果,從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開展行動。反思也是實踐者對自己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的審視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樑。教學反思是教師以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對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審視的過程,是對教學實踐的回顧和重新認識,從而產生新的更趨合理性的教學方案與行為活動的過程,是教學的反思與反思後教學的有機統

4、一。美國學者斯納(CLPosner, 1989)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對自己工作經驗的反思,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他看來,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這種經驗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教學反思是在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教師提高專業素養,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置身自己的教學情境,將教學研究融入教學實踐,以研究者的眼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對積累的經驗進教育實踐

5、的合理性,使自己由單純的學者型教師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轉變,使自己專業化水準不斷提高的過程。三、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教學反思是對與教學有關的一切問題的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具有研究性質,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自我成長的必由之路。首先,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教師在應用新的理論和知識的同時,要從經驗中學習。學術知識對教師來說是必須的,但僅有學術知識對教師又是不足的。教師只有在經驗中學習,在對自己的實踐加以思考的過程中,適時更新教學觀念,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在積極主動思考中獲得更多自我發展和自我創新的機會,使自己的教學取得長足進展,成為一個優秀老師。 其次,教師專業是一個持

6、續成長的過程。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由教學新手到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到研究型專家型教師是需要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的,這個過程是沒有終點的。教師的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化的成長基礎。而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時監控自己,在教學後反思自己,給自己一次認識教學經歷的機會,反思的體驗還可以豐富教師以後的經歷並使其更具有思想性。教師的成長是一個長期不懈的自我修煉過程,要在不斷的觀察、反思、自我審視中提高。第三,教師專業是一個學習和研究的職業。隨著社會的進步,資訊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加劇,學習型社會的建立,任何一種職業想通過一次性教育投入就從事一生是不可能的。教師面對的是教育人的事業,更要求教師

7、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是一個終身的學習者。這種學習就包括對教學活動加以思考、研究、改進。教學反思應當是教師的自我意識,是教師的自覺自願行為,在反思中提升經驗,形成教學的智慧。四、教學反思的過程斯巴克斯蘭格和科頓(GMSparksLanger . ABColon)對教學反思的過程進行了描述,並提出了教學反思的框架。他們認為教學反思包括五個方面: (1)選擇特定的問題; ( 2)從可能的領域內(課程、學生等方面)廣泛地搜集有關方面資料; (3)開始分析所搜集來的資料,搜尋(請教或閱讀)與當前問題有關的知識和資訊;該過程有助於形成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4)在問題框架基礎上提出各種假設以解釋情境和指

8、導行動,並在內心對行動的效果加以考慮; ( 5)開始實施行動計畫-當該行動被觀察分析時教師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迴圈,從而形成有效的反思環,進入反思性教學。該過程或框架也可以簡化為明確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建立假設、採取行動等五個步驟。斯巴克斯蘭格提出了教學反思的三個成份:一是認知成分,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是如何加工資訊和做出決策的;二是批判的成分,是教師做出教學決策的基礎(包括情感體驗、信念、價值觀和道德成分等) ,如教育目標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等;三是教師的陳述,指教師自己的成分,包括教師提出的問題,日常的寫作,交談以及對課堂教學的解釋等。五、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各個教師有不同的方

9、法。但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1、記教育日誌進行反思 教育日誌,就是按照日期對教育教學中的事件進行記錄的文體。撰寫教育日誌,可以使教師定期回顧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情境。在反思中,教師不斷增強對教育教學事件、問題和自己的認知方式與情感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深入地瞭解學生的問題,從多個角度認識教育中的特殊現象;瞭解自己教學的組織形式,瞭解如何獲得教學資源等。記錄教育日誌,可以提高教師對教學中所發生事件的敏感性,進而提高自己課後反思的能力。教育日誌可記錄教學中的成功之處,也可記錄教學中的失誤;可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也可以記錄學生作業上反映的問題;可以記錄別人的教學經驗對自己的啟示,還可記錄有價值的教學資料,

10、只要是對自己的教學有用,利於自己教學的提高的東西都可以記錄,都可以在記錄中思考。2、通過教育敍事的方法反思教育敍事就是教師講自己在教學中已經發生的比較有意義的故事。教育敍事可以是自己描述,也可以從學生的角度換位描述。撰寫教育敍事要多收集資料,把握事件的主線,注意上課的細節,要對主要事件進行闡述和評論。在敍事中發現問題,提升經驗。3、通過與學生或聽課教師交流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評價教師上課效果好壞的最有發言權的人群。所以教師要想搞好課後反思,徵詢學生的意見是一個好辦法。如果有教師聽自己的課,那麼徵詢聽課教師的意見,也是搞好課後反思的重要方法。4、借助教學錄相、錄音反思教師在上課時,很多

11、反映教學問題的事件,由於教師注意力在授課上,可能發現不了,或者顧及不上。如果利用錄相機、攝相機和答錄機等現代化的儀器對課堂教學進行攝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借助這些資料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審視,發現隱藏在這些行為後面的假定,並對此進行驗證或修改。5、通過教育博客進行反思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及普及,網路日誌已經成為人們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一個平臺,教師寫教育博客也應運而生,而且發展很快,很多教師加入教育博客行列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教學心得、教案設計、課堂實錄、課件等上傳發表,促進教師個人隱性知識顯性化,並讓全社會可以共用知識和思想,記錄教師與學生個人成長軌跡。教師寫博客有助於教師突破身份、地域和學

12、科等方面的界限,實現教師間深度交流和溝通,加強交流和合作,在反思自己教學情況和與其他教師交流教學經驗中,實現了教師由個體反思向群體反思、由膚淺反思向深度反思的轉變。在不停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中,教師可以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思路和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讓教學永遠充滿改革創新的色彩,也讓教學永遠處於理智之中,兼顧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體悟擴充于一體,成為教師研究解決教學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參考文獻】 1 吳玲,周元寬當代教師文化使命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2 連榕教師專業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教師專業化

13、的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作者簡介】朱敏蘭,陝西西安人,漢族,青海民族學院副教授.魏恒順,任職西安交通大學.-11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教師打破識字教學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識字的理念,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