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72332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目 录1 总论11.1项目摘要11.2 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31.3 建设规模41.4 主要建设内容4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6 工程效益52 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62.1 投资环境分析62.2 建设条件分析10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5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4 开发区规划与交通量预测174.1 项目区总体规划174.2 项目影响范围的交通量预测185工程建设方案215.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215.2 道路设计方案225.3 给排水工程设计285.4 道路照明345.5 电力综合管沟355.6 道路绿化工程355.7

2、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356 节能分析376.1 设计依据376.2 项目概况376.3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的影响376.4 项目用能方案、用能设备386.5 项目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效率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386.6 节能措施分析评价386.7 节能措施建议396.8 结论397 环境保护407.1 大气环境质量407.2 交通噪声417.3 振动环境质量427.4 日照环境质量42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38.1 施工组织机构438.2 项目部的职责438.3人力资源配置449 项目实施进度459.1建设工期459.2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4510 征地拆迁4610.1 项目建设用地

3、面积4610.2 建设用地现状4610.3 征地赔偿4610.4 道路两侧需拆除建筑物与安置办法46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11.1投资估算4611.2投资筹措4611.3工程利润分析4912 招标投标管理5012.1招标依据5012.2招标范围5012.3 招标组织形式5012.4招标方式5012.5招标遵循的原则5113 社会影响分析5313.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5313.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413.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413.4 社会评价结论5414 结论与建议5514.1 结论5514.2 建议55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4、:批准:审定:审查:项目组成员: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农(1999)459号文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了某市老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根据灌区配套总体规划,现编制上报某市老不牢河灌区2004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某市不牢河灌区位于某市贾汪区南部,大运河以北,分布在不牢河两岸。灌区始建于1970年,经过30多年的建设,39.43万亩耕地面积上,有效灌溉面积已达 30.25万亩。灌溉水源主要是通过不牢河引大运河来水

5、,同时利用屯头河拦蓄山间径流,属于“蓄、引、提”并举的丘陵岗坡地和山前平原灌区。灌区受益范围内有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2万人。不牢河灌区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雨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869mm。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灌区运行30多年来,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经费、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老损严重,效率低下,致使灌区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影响效益发挥,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与灌区设计效益相比

6、,与灌区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充分发挥该灌区的工程效益,为地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必须对该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2 项目范围和建设规模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贾汪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1.3 项目建设内容和工程量工程主要内容:(1)骨干工程:渠道及排水沟工程、渠首及渠系建筑物工程;(2)田间典型节水工程;(3)水土保持工程;(4)

7、生态环境治理工程;(5)信息化管理工程。其中,防渗渠道长716.58km,规划疏浚河道123.96km,规划中沟以下建筑物1830座,田间配套建筑物32784座。工程混凝土量为12.736万m3,土方量为1139.3万m3。1.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实施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708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0.68亿元,某省补助0.348亿元,某市及贾汪区自筹0.68亿元。1.5 经济效益分析 2004年度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后,该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通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大大加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村容村貌、交通等农业

8、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实施后,可建成高效农田24.2万亩,其中发展水果等高效精品农业1.2万亩。极大地该善该区引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7,实现年节水0.55亿m3,新增农业产值823.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0.0元。按照国民经济评价规范,采用动态分析法,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分析期n为30年,经济评价指标为:净效益现值ENPV为1.8亿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1.24,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6%。1.6 项目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贾汪区将成立不牢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分管副书记、副区长

9、任副指挥,区计经委、农工部、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负责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工程科、质监科具体实施管理,并安排专项资金,抽调专业技术力量全力抓好组织实施。不牢河灌区建成以后,由贾汪区水利局管理,下设灌区管理所,按乡成立用水协会。灌区设定的灌区管理所归贾汪区水利局管理,远期逐步建立供水公司加用水者协会的管理体制,供水公司可以在灌区管理所基础上改制建成。随着灌区的工程建设,灌区管理体制将打破目前现有的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管理所用水者协会”新型紧密型管理体系。要进行经营机制改革,分别建立起完善的部门和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和建立财务管理新机制。

10、另外,还需进行水价改革,积极宣传水商品意识,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支持。2 灌区概况2.1 自然地理贾汪区位于某省北部,东与邳州市燕子埠乡、宿羊山镇为邻;西为铜山县利国、柳泉乡;南隔铜山县大许乡、大庙镇与某市区相连,北界山东省。地理坐标在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全区东西长约38公里,南北宽约27公里,总面积620.1636平方公里。水、陆交通便利,206、310国道从境内穿过。京杭运河横贯东西,区内有津浦铁路前贾支线通过某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全区共辖7个乡镇和4个办事处及1个区级工业园,158个行政村,2000年总人口49.6897万人,农业

11、人口32.4351万人,非农业人口17.2546万人。不牢河灌区地处不牢河两岸,总面积466.3811平方公里,占贾汪区总面积的75.2%,耕地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30.25万亩,包括6个建制镇,总人口40.8136万人,农业人口23.6068万人,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灌区地处沂蒙山区山前冲积扇平原边缘,徐蚌隆起带北翼,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在万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地面高程在3528米。西北部、东北部为石灰岩剥蚀丘陵,不牢河灌区内山地面积313.267平方公里,平原区面积153.1141平方公里。贾汪区境内有京杭大运河、不牢河、屯头河三条主要河道,其中大运河是即将建设的南

12、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道。贾汪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和耐火土,白云石、碱矿石、钛铁矿、大理石、铅矾土、磷矿石等也有相当储量。不牢河灌区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干冷,夏温热,平均气温14,年平均日照22802440小时。初霜日为10月31日,终霜日为4月2日,霜期154天,无霜期211天。境内雨量充沛,年内降雨量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的汛期(69月)。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霜冻、春旱、雨涝、干热风、龙卷风及冰雹。2.2 社会经济不牢河灌区总面积466.3811km,耕地总面积39.43万亩,灌溉面积为30.25万亩。2000年末灌区总人口40.8

13、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6068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57.84%,非农业人口17.2068万人,占灌区总人口的42.16%。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9亩,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豆类、薯类、油料、棉花和蔬菜、瓜类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贾汪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按照“一要稳定,二要鼓励,三要发展”的要求,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形势。工业生产步出低谷,农业继续获得丰收,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又取得新成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灌区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8

14、5.22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其中工业总产值77.7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3%,农业总产值7.3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 8.7%。农村人均纯收入3611.9元。2.3 灌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及工程状况2.3.1 灌区水资源现状(1) 降水根据灌区多年的连续观测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99.3mm,年降水量最多为1541.9mm(1963年),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93倍,年降水量最少为561.1mm(1968年),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70.2 %,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2.75倍。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期,多年平均汛期(69月份)降水量549.6 mm,占全年的68.8%,多年最大汛期降水量为1118.1mm(1963年),占全年降水量的72.6 %,多年最小汛期降水量为 mm(331.9年),占全年降水量的59.2 %。降水量统计结果见表2-1,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见表2-2。表2-1 降水量统计结果项目降水量(mm)年份多年平均降水量799.3最大年降水量1541.91963最小年降水量561.11968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549.6最大汛期降水量1118.11963最小汛期降水量331.91968表2-2 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表月 份123456降水量(mm)13.719.531.450.965.6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