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总复习.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71030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地理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世界地理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世界地理总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世界地理总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总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地理总复习一、世界各大洲的地形、气候大洲地形气候特征原因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所跨经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伏大,使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东部纵贯东非裂谷带山脉少,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高原边缘干燥暖热气候南北对称分布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北部;海岸线平直,缺少深人内陆的港湾,减弱海洋的影响

2、;从东北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相当大的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赤道横穿中部,地形起伏小北美洲地形大体上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形区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地形起伏影响南美洲地形分为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三大地形区,东部平原、高原基本相间分布西部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结构

3、的独特性(40S以南的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不同)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赤道低压带与来自海洋的信风控制地区广;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受局限,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安第斯山南北纵列分布且紧逼海岸,使副高与西风带影响范围小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严寒、干燥和烈风的极地气候纬度高、地势高,终年为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南北高、中部低,海拔最低的洲冰川地形广布除南极洲外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显著纬度位置决定(36N71N);大

4、陆轮廓影响,轮廓破碎,各地距离海洋近;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围;西风带与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影响显著;地形上,平原为主,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大洋洲地形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三大地形区地势起伏和缓,东部山地海拔低千旱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山地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二、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工业及城市印度巴西埃及资源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储量丰富巴西高原铁、锰、水力资

5、源(伊泰普)丰富旅游资源、石油丰富主要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电子、航空、核能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石油、棉纺织工业工业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锰资源,附近工农业基础好不利:缺少煤、石油;有利: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开发早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主要城市新德里(首都)、孟买(棉纺中心)、加尔各答(麻纺中心)里约热内卢(港口)、巴西利亚(首都)、圣保罗(最大城市)开罗(首都、最大城市)、亚历山大(港口)三、世界主要国家的农业生产、作物分布及主要农业区农业特点作物及分布农业区日本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占世界首位;耕地少、地块小,多用小型农业机械;合理使用化肥,精耕细作,农业单产高;稻米

6、自给,蔬菜、水果需要进口水稻(平原地区);果树和蔬菜(丘陵地区)平原、丘陵印度耕地广(亚洲最大),比重大(50),茶叶出口量世界第一,水旱灾害多发水稻(东北部及沿海平原);小麦、甘蔗(恒河平原);棉花(德干高原中西部)、黄麻(恒河三角洲)、茶(东北部山地)恒河平原埃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适宜(夏光足、冬无霜),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棉花、小麦、水稻(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枣椰(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及谷地德国南北差异显著,北德平原以畜牧业为主,经营粗放;南部以园艺业为主,山地为森林牧场小麦、黑麦、马铃薯、甜菜(北德平原);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南部河谷)北部平原、南部河谷英国乳畜业和园艺业为

7、主,农业比重低,粮食不能自给乳畜业(西部);小麦(东南部)东南部平原俄罗斯耕地广大,多分布于东欧平原中南部,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为主要农业带,谷物产量不稳定,需大量进口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美国农业大国,粮食出口大国,热带农产品进口大国,机械化、现代化水平高,地区生产专门化程度高小麦(小麦区);大豆、玉米(玉米带);棉花(棉花带);烟草(亚热带作物带);乳肉(乳畜带)中部平原巴西传统农业国,大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或前列,小麦需进口咖啡、甘蔗、香蕉、剑麻、大豆、可可、柑橘(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四、世界主要河流湖泊洲名河名注入海洋发源地主

8、要特征 亚洲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结冰期长。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黑龙江黄河长江太平洋亚洲中部的高原和山地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影响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界南河流水量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界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洋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源于青藏高原。西亚的河流源于亚美尼亚高原东南亚和南亚的河流都以降水补给为主,受热带季风影响,水位变化很大。西亚的河流,流经干燥地区,水量不大,属于融雪和雨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阿姆河锡尔河塔里木河

9、内陆沙漠或湖泊亚洲中部的高山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最小,是流经区灌溉农业的主要水源 非洲尼罗河地中海东非高原,青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世界最长的河流(6600km),白尼罗河水量稳定,青尼罗河水量变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尼罗河定期泛滥尼日尔河几内亚湾西非高原上、下游在热带雨林区,水量较大;中游在沙漠地带,水量较小扎伊尔河(刚果河)大西洋赞比亚北部高原大小支流都处在热带雨林区,水量大,富水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赞比西河印度洋隆达加丹加高原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有季节变化 欧洲伏尔加河黑海东欧平原西部欧洲最长的河流,在俄罗斯水运中占重要地位莱茵河大西洋阿尔卑斯山

10、开发较充分,两岸居民点和工业城市密集多瑙河黑海阿尔卑斯山水力资源丰富,以铁门电站著名 北美洲圣劳伦斯河大西洋安大略湖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稳定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美国北部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航运价值大,有运河同五大湖相连南美洲亚马孙河大西洋安第斯山脉以降水补给为主,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世界首位,航运便利大洋洲墨累河印度洋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雨季河水暴涨,枯水期常有断流现象五、世界主要国家地理特征综述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美国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西部为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便利水运农业高度现代化,实行区域专业化生产,是世界最大的农

11、产品出口国;工业也高度发达,全国形成了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工业区俄罗斯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显著;河流湖泊多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甜菜等,产量不稳定;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季风气候为主农业重视水利和生物技术;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印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多水、旱灾害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甘蔗、茶叶、花生等;工业在发展中国家中较发达,以加尔各答、孟买和班加罗

12、尔为中心德国地势南高北低,阶梯状明显;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易北河水运发达北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南部以种植业和园艺业为主;工业发达,鲁尔区是著名的工业区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位于尼罗河的下游,有阿斯旺大坝和苏伊士运河尼罗河谷地灌溉农业发达;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是埃及经济的主要支柱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剑麻等),现代工业发展较快澳大利亚地形呈东、中、西三部分,中间为大自流盆地;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呈半环状分布农牧业发达,大量出口小麦和羊毛;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主要工业有采

13、矿、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六、世界主要国家地理特征分述日本德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位于北温带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位于北温带地跨欧亚两洲,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东临太平洋跨北温带和北寒带地跨北美和大洋洲,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大西洋)位于南半球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跨热带和南温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南北纵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矮山地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气候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14、西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显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类型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大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主要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资源除森林、水力资源外其他贫乏煤、钾盐丰富森林、煤、铁、石油、水能丰富资源丰富,种类与储量大煤、铁等资源丰富工业部门钢铁、机械、电子、纺织等钢铁、采煤、机械、纺织、电子等煤炭、钢铁、石油、机械、化工等钢铁、汽车、电子、石油等钢铁、机械、纺织等分布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鲁尔区、萨尔区、慕尼黑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农业农作物水稻麦类、马铃薯春小麦、冬小麦、向日葵小麦、棉花、玉米等小麦分布沿海平原北德平原东欧平原南部中央大平原东南部、西南部城市东京、大阪、神户、横滨、名古屋、北九州柏林、韩宝、法兰克福、波恩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海参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