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重点归纳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70879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方剂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方剂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方剂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方剂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重点归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1、五十二病方: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普 济 方: 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ii. 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iii. 反佐药:即

2、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 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3、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药味加减的变化,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能下气除满的厚朴和降逆平喘 的杏仁组成; 药量增减的变化,如与小承气汤均由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但因主治不同,故厚朴 三物汤加重枳实、厚朴用量; 剂型更换的变化,如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剂,若证情较急重时,可改为汤剂内服, 作用快而力峻;若证情较轻或缓时,改为丸剂内服,作用慢而力缓。4、方剂与治法关系:i. 治法是知道

3、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 吐法:瓜蒂散 下法:大承气汤 和法:逍遥散 温法:理中丸 清法:白虎汤 消法:保和丸 补法:四君子汤各论1、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 辛凉解表剂银翘 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扶正解表剂败毒散2、泻下剂:寒下剂大承气汤 温下剂温脾汤 润下剂 逐水剂十枣汤 攻补兼施 剂3、和解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剂四逆散、逍遥散 调和寒热剂半 夏泻心汤4、清热剂:清气分热剂白虎汤 清营凉血剂清营汤 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 气 血两清剂 清脏腑热剂导赤散、龙肝泻肝汤、清

4、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5、祛暑剂:祛暑解表剂 祛暑利湿剂 祛暑益气剂6、温里剂:温中祛寒剂理中丸、小建中汤 回阳救逆剂四逆汤 温经散寒剂当 归四逆汤7、表里双解剂: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解表温里剂 解表攻里剂大柴胡汤8、补益剂:补气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 补血剂四物汤、 归脾汤 气血双补剂炙甘草汤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补阳剂肾气丸 阴阳 并补剂9、固涩剂:固表止汗剂牡蛎散 敛肺止咳剂 涩肠固脱剂四神丸 涩精止遗剂 固崩 止带剂固冲汤10、安神剂:重镇安神剂 补养安神剂酸枣仁汤 交通心肾剂11、开窍剂:凉开剂 温开剂12、理气剂:行气剂越鞠丸、

5、半夏厚朴汤 降气剂定喘汤、旋覆代赭汤13、理血剂:活血祛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 止血剂14、治风剂: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 平息内风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15、治燥剂:轻宣外燥剂 滋润内燥剂麦门冬汤16、祛湿剂:化湿和胃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 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 温化寒湿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祛湿化浊剂完带汤 祛风胜湿剂独 活寄生汤17、祛痰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温胆汤 清热化痰剂 润燥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治风化 痰剂半夏白术天麻汤18、消食剂:消食化滞剂 健脾消食剂19、驱虫剂20、涌吐剂21、治痈疡剂:散结消拥剂仙方活命饮、大黄牡丹汤 托里透脓剂

6、补虚敛脓剂方剂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 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 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 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 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 既能调

7、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 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2.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仲景群方之冠”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临床: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桂枝辛温,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温经通络,为君药。芍药酸甘凉,益阴敛营, 为臣药。生姜辛温,助桂枝散表邪,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协芍药补营阴,兼健脾益气, 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麻黄汤Vs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

8、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 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 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3.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治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配伍特点: 1.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运用。2.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方中羌活入 太阳经祛风寒湿邪;苍术入太阴经发汗祛湿;细辛止少阴经头痛;白芷止阳明经头痛;川芎 则长于止少阳、厥阴经头痛。4.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

9、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 小青龙汤治水气,咳喘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 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方解:以辛温之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麻黄兼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能温经 通脉以化气行水。臣药以辛热之干姜、辛温之细辛,温肺散寒化饮。佐以辛苦温之半夏,燥 湿化痰,降逆止呕,酸甘之五味子敛肺止咳平喘、芍药养阴和营止痛,两药与辛散之品相配, 可防止温燥、辛散太过。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5.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

10、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6.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银翘散 Vs 桑菊饮: 二者均是治疗温病初期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 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 饮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7.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临床: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扇

11、,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方解:麻黄辛温,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肺透邪,生津止渴。两药相伍, 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而用之,共为君药。杏仁苦温,肃肺平喘,是为臣药。炙 甘草既能益气补中,又防石膏寒凉伤中,更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8.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逆流挽舟” 人参败毒茯苓草,桔梗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临床: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 脉浮而重按无力。方解:方中羌活、独活并用,发散风寒湿邪,止痛,共为君药。柴胡发散退热,助君解表, 川芎行气活血,助君行痹止

12、痛,共为臣药。桔梗宣肺,枳壳降气,茯苓渗湿,前胡化痰,人 参扶正祛邪,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补中,为佐使药。9.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者热厥、痉病或发狂)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黄饶,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临床:i.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 语,手足截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ii.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 脉滑实。iii. 里热实证者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方解: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是为君药。芒硝咸寒润降

13、,泻热 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和而用之,既 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本方用法:水煎,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中病即止。10. 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冷积证)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11. 十枣汤(攻逐水饮悬饮,水肿)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方解: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络脉水湿;大戟苦寒,善泻脏腑之水邪;芫花辛温,善消 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所长,合而用之,攻逐水饮,共为君药。大枣煎汤送

14、服,取 其益脾缓中,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且寓培土制水之意,用为佐使。本方用法:1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2每服0.5lg,每日1次。3以大枣10枚煎 汤送服。 4清晨空腹服。 5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12.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一挤内伤杂病而见少阳 证者)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方解:柴胡苦平,入肝胆经,疏散退热,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邪,为臣药。 柴胡、黄芩相配伍,一散一清,恰人少阳,以解少阳之邪。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补脾。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用为

15、佐使药。13.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郁逆,敛阴泄热平剂服。 方解: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透邪升阳,为君药。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与柴 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佐以枳实下气泻热。甘草调 和诸药,益气补中为佐使药。14. 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朮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为丹栀着。15.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痞证)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临床: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方解:以辛温之半夏为君药,消痞散结,降逆止呕。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以苦寒之黄 芩、黄连清热开痰。君臣相伍,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佐以人参、大枣以健脾益气以扶正。 甘草补脾和中而调和诸药,为佐使药。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16. 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临床:(四大症)壮热面赤,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