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63293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临港: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薛学伟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一个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工程机械制造商,一个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个“之最”公司先后落子上海临港产业区,意味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高地正在崛起。于2004年启动的上海临港产业区总面积317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奉贤园区五大功能区块。装备产业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发电及输变电设备、船用关键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等五大装备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轨道交通设备、航空关键设备、自动化及数控机床等三大新兴产业集群。从上海临港产业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得知,该产业

2、区积极对接国家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坚持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以自主创新为主、以产业集聚为主,努力克服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瞄准“高端制造”、“极端制造”,努力填补国家在事关国计民生与核心利益领域中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的空白,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引领我国重点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定位高端的新兴产业园区,当然少不了高端的“业主”。目前,中船集团、中集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上海电气、上海汽车、西门子、沃尔沃、蒂森克虏伯伯尔克、卡特彼勒、徐工集团、三一集团等海内外装备制造业的精英企业已入驻园区,

3、尤其是引来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三大工程机械企业筑巢,更让上海临港凸显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卡特彼勒物流+再制造基地早在2005年,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下属子公司卡特彼勒物流服务公司在上海临港工业区新开设了一家零部件配送中心。该经销中心初期为在中国的卡特彼勒经销商提供零部件,后期将其零部件配送服务从当地拓展至韩国和蒙古的经销商。该新配送中心占地2.1万平方米,向中国34处经销商配送零部件,雇佣物流专业人士配送用于卡特彼勒的机械和发动机产品的2.1万多种零部件。再制造是一种资源再利用的新兴工业模式,再制造产品具有和新产品一样的性能,可靠性,寿命和质量保证承诺。卡特彼勒

4、拥有将近40年再制造经验,通过先进的再制造能力支持,为主机制造商提供再制造服务。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法国、波兰、中国、新加坡设有17家工厂,100多条生产线。于2005年12月在上海临港工业园区注册成立的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利用租用卡特彼勒物流在临港的部分厂房作为初期运营场地。目前卡特彼勒上海再制造工厂占地约7000平方米,厂房面积3400平方米。工厂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一期产品为再制造液压泵及马达。二期项目已于2007年9月启动。二期项目的投资规模将达到总投资1980 万美元。至2007年年底,公司的注册资本已增加到1440万美元。二期项目规划扩大

5、再制造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及服务能力。三期项目的大致目标为:完善发动机缸盖、缸体、燃油系统、曲轴的再制造能力。公司规划还包括在适当产能及规模下,引进激光金属熔敷及薄膜涂层等先进修复技术, 并可能扩建临港重装备区厂房至2800 平方米。2009年,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公司被工信部批准为再制造试点企业;同年,与玉柴在苏州合资,建立柴油发动机和零部件再制造项目。此后,卡特彼勒又先后在顺德、成都建立面向消费终端的再制造回收点。2010年,卡特彼勒再制造亚太区总经理李征宇先生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自信地说:“从发展趋势上看,再制造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再制造业务5年后将成规模

6、,10年后必将成熟!”。卡特彼勒这个全球工程机械大鳄,与其他外资同行相比,其在中国已形成集研发、主机和零部件制造、分销渠道、租赁、金融服务、物流、再制造、培训等傲视同侪的本土化战略布局,在上海临港的物流和再制造基地更为整个布局锦上添花,为其赢得工程机械后市场的胜算奠定基础。徐工落子全球的宏大手笔3月20日上午,中国最大的国有工程机械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临港奉贤园区隆重举行。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在奠基仪式上表示:“徐工将在这里全力打造徐州之外的、国内最大的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上海基地是徐工落子全球的宏大手笔。”他详细介绍说,一期项目

7、重点抢抓当前国产挖掘机加快替代外资品牌的重要机遇,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建设,在上海形成百亿以上的大中型挖掘机产销规模。二三期将加快形成推土机、大型起重机械及面向海外的主机、关键零部件产能;后续利用580米海岸线资源,发展港口机械、海工装备等全新板块,将临港基地打造成支撑徐工国际化开拓的后方基地、新兴产业掘进的战略基地和上海高端装备制造的全新高地。并利用上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才等综合优势,加快徐工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重点突破新材料、新工艺、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打造徐工面向海外的第二研发总部。徐工集团上海临港基地是徐工全力打造的、徐州以外的国内最大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330亩,项

8、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将分三期建设,一期830亩,二期500亩,三期1000亩并含580米海岸线,主要生产制造挖掘机、推土机、大型工程机械及面向海外的主机和高端零部件;将建设上海徐工研究院和销售服务中心;后续还将发展港口机械、海工装备等战略性产业。 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主要抢抓当前国产挖掘机加快替代外资品牌的重要机遇,力争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大中型挖掘机10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规模,并与在徐州、新疆、巴西等地的挖掘机基地形成强大协同,实现徐工挖掘机在国内市场的进位争先和迅速开拓全球市场。“发展徐工上海基地不仅将支撑起徐工全新产品、全新门

9、类的快速拓展,还将作为面向海外的窗口,不断规划核心业务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建设徐工极具辐射效应和创新成果的产品出口制造基地。”王民这席话,更昭示了徐工上海基地在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意图:上海制造基地将作为徐工集团面对海外的窗口,与其他海外基地一起支撑徐工3000亿元的战略发展目标。三一重机挺进上海 瞄准世界第一在徐工临港项目奠基之前的2月29日,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中国最大的民营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重机临港产业园终于迎来正式开业投入使用。 从2006年开始,三一重机挥师东进,从总部长沙搬迁至江苏昆山,再从昆山到上海临港开辟新天地,也仅仅是5年的时间,五年内,三一重机已经成为国内首家产销过

10、万台的国产挖掘机品牌,并成为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品牌。三一临港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4380亩,约两倍于徐工的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200万,总投资约250亿元,年产值不低于500亿元。三一临港产业园将建设成为挖掘机械、精密机床、透平机械、海洋工程系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及三一集团华东总部、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此次开业的三一重机挖掘机项目,占地近1500亩,由厂房、堆场、调试场、研发中心、食堂、生产辅助楼等组成,将主要生产和销售20-30吨级中型挖掘机产品,是全球最大的第一个以流水线方式生产挖掘机的基地,预计年产挖掘机40000台、达纲产值300亿元。在建的三一临港产业园管理中心

11、项目,占地340亩,规划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包括三一集团华东总部、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三一的第二总部,三一全球化的总部。在建的三一精机项目,占地703亩,规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由中型精机车间、重型精机车间、堆场、试验试制中心、培训中心、食堂、生产辅助楼等组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品种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型精密机床制造基地,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高端智能机床工厂。2011年6月18日,三一能源重工有限公司(简称三一能重)在上海临港正式注册成立。三一能重隶属于三一集团一级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透平机械(具有叶片的动力式流体机械)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2011年,三一重机全年销售

12、挖掘机20614台,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2.3%,超过之前领先的日本小松,改写了外资品牌长期占据第一位的历史。三一集团唐修国总裁说:“三一重机挖掘机销量中国第一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有新的目标,那就是世界第一。”布局临港之后,三一重机有望在2015年实现千亿规模,打造千亿级企业。产业高地的魅力何在?今天的大上海,不再满足扮演中国经济中心的角色,开始向定位国际经济中心目标努力。上海作为中国进出口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区位优势不言而喻。上海临港的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非保税物流。随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效应和联

13、动发展,启动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将为临港产业区进一步提升装备产业和供应链能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资源的角度上讲,工程机械最主要的原材料钢材,可以从上海宝钢就地取材;在上海本地聚集了上海纳博特斯克液压有限公司、上海萨澳液压传动有限公司、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玛努利液压器材(上海)有限公司、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著名工程机械配套企业,生产各种履带式工程机械底盘行走系统“四轮一带” 的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旗下独资公司伯尔克(上海)底盘贸易有限公司(BERCO SHANGHAI)就在产业区内;从国外采购的关键零件和向国外出口的工程机械产品可以就近从港口接货和装船发运;

14、上海这个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本身又是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向往之地。同时,上海临港产业区因其高起点规划、政策聚焦、立体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优越条件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型制造和物流产业集团的认可和青睐,成为他们建设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选之地,从而,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徐工、三一等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落户便不难理解。据悉,2010年1月,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到2020年,建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未来,在浩瀚的太平洋西岸,上海临港产业区这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新高地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