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631029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教案(一)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表达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提醒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化,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构造。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根底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历,让孩子用自己的经历去兑换文中的道理。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擅长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联络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启发谈话,提醒课题:1、板书课题。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拟难读的

3、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找出以下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时机。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考虑,发现问题,动笔画画。2、教师巡视,理解学生所提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摆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

4、、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3、指导读这一段。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擅长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络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

5、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光阴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二、学习课文: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考虑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间隔 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根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

6、启发呢?阅读交流预设: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时机。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目光不够开阔。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将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如今。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摆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可惜。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

7、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时机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时机。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如今,就掌握了将来。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化的道理。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假设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师:你的感受很深化,语言很流畅!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时机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时机铺成的。师:理想是需要

8、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交流:A美中缺乏: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化的人生道理。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那么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A

9、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B指名读。C说体会。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络?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E联络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明,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时机,把握当前。三、联络实际,升华理解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局部同学写到

10、黑板上。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四、作业:1、抄写词语2、抄写最后一段话。附板书:24最大的麦穗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教学后记: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副院长2022年12月听我的课后的点评:1、?最大的麦穗?作为六年级教材较深,课文选材可以放到初中学习,但是六年级学生体会得很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尤为活泼。2、在特定的时空中在这一块麦地里,有最大的麦穗。学生交流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将最大的麦穗改为更大的麦穗在这篇课文中不一定准确。3、教师把握教材才能不错,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的素质更好,说明平时教师训练有素。(二)设计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

11、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2、能前后联络,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擅长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3、能联络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检查读书导入:(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

12、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二、学习苏格拉底的话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生读: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时机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到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

13、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摆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四、学习24小节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考虑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小组讨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时机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

14、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组交流(根据学生答复,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再看一下教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

15、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化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

16、生摘麦穗吗?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六、学习第7小节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那么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那么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这里说到了哪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假设你们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此时听到教师说你们已经到头了,会怎么想?麦穗为什么加引号?颗粒饱满的麦穗指什么?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络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的。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