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627058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能够证明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2.垂直平分线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难点】垂直平分线的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什么?【教学说明】回顾旧知,为本节课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请同学们剪一个三角形纸片,通过折叠找出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观察这三条垂直平分线,你是

2、否发现同样的结论?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不要直接给出答案或很有指向性的提示.【归纳结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探究2: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已知:线段a、h求作:ABC,使AB=AC,BC=a,高AD=h作法:1作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点;3以D为圆心,h长为半径作弧交MN于A点;4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探究3:已知直线 l 和 l 上一点 P,用尺规作 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 P.如果点 P 是直线 l 外一点,那么怎样用尺规作 l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 P 呢

3、?【教学说明】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交流,说出做法并解释作图的理由.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在ABC中,AB、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P是AB、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AP=BP,BP=CP,AP=CP,P点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2.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30(1)尺规作图: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已作的图形中,若l分别交AB、AC及BC的延长线于点D、E、F,连结BE求证:EF=2DE.解:(1)直线l即为所求(2)证明:在RtABC中,A=30,ABC=60,又l为线段AB

4、的垂直平分线,EA=EB,EBA=A=30,AED=BED=60,EBC=30=EBA,FEC=60又EDAB,ECBC,ED=EC在RtECF中,FEC=60,EFC=30,EF=2EC,EF=2ED3.已知:线段a=4cm,h=6cm.求作:作一个ABC,使AB = AC,且BC =a,高AD =h.作法:略【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垂直平分线解决问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推理证明了“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及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的结论,并能根据此结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和底边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8”中第1、2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