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6190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健康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康宁 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 虚弱亚健康:人提出了健康状态和疾病以 外,存在着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 状态,即潜病状态。健康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情感、意 志以及个性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社会压 力与生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因果 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关于心理因素 如何使人们保持健康、使人们生病以 及应对疾病的学说。心身反应:精神紧张能引起植物神经 和内脏功能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 可逆的、生理性的,称为心身反应动机性不良归因:是个体维护自尊的 需要,对良好的行动采取居功的态度, 而对不好的行为则坚决否认自己责 任。自我服务偏差: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动 机或需要而在解释

2、行为原因时出现的 倾向问卷法:是研究者利用统一的、严格 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是我有关 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 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 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 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 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 的,有计划的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 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个案法:有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 展而来,是对某个被试或某些被试, 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观察了解,一研究 其心理的变化特征。可用以健康人的 常态研究,也可用于患者包括躯体疾 病、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患者的研究。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者自己所作 所

3、为进行分析所做的结论。基本归因偏差:又称主要归因错误, 是指在对他人进行归因时,观察者常 常过高估计行为者内在稳定的个性特 征,也就是降低情境因素的影响而夸 大行为者个性特征。归因中的时间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 归因会变得更加情境化,即对人为归 因的减少和对环境归因的增加 行为者一观察者效应:双方在认知同 一行为时,行为者对自己的成功归因 于个人;而观察者对他人的成功,倾 向于将成功归于情境,将失败归因于 个人的特质。生活事件:是指那些非连续性的、有 清晰起止点的、可以观测的、明显的 生活改变,对于这些生活方面的突然 变动人们很难有效的应对处理,是日 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 件亚健康

4、表现:为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 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 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 的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日常烦恼:烦扰是环境中日常作用为 特征的激惹、挫折和苦恼心理活动状态的判定方法:社会适 应方法:以社会规范为衡量方法、以 生活适应状态为衡量方法医学方 法: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判定标 准统计学方法心理测验方法内 省经验方法价值观方法心理异常的特征:痛苦感、心理生理 机能紊乱、我向关注、异常心理固着 健康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 描述影响健康的心理活动的 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2. 研究和揭示影响健康的心理 规律3.

5、指出积极预防或控制的途径四大理论:1. 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谢切 诺夫)、基本条件是某种无关的刺激与无条件 刺在时间上的重合 工具条件反射(桑代克、斯金纳) 是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 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巩固的 关系2. 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意识 潜意识的冲突理论、人格结构的冲突 论3. 心理生理学理论(沃尔夫)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 验法、调查法、测验法、流行病学调 查法、个案法斯腾伯格的认知风格理论:思维风格 存在于个体的所有活动中,而且随着 活动的不同任务和情景,思维风格可 能会有所变化。而且,并不是每一个 人只有一种风格。这些思维风格

6、在每 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只 是各种风格的强度不同认知不协调理论:用以说明态度和行 为改变的理论,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 家费斯廷格。不协调理论力图从个人 认知系统与现实的不一致关系中寻求 动力产生的根源,而不是把动力仅仅 归结为人所固有的本能和潜能。费斯 廷格认为人类有机体试图在其意见、 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之间建立内在的 和谐性和一致性。当和谐性和一致性 不能建立,就会出现认知协调。因此, 人们的认知兀素间存在着三种关系: 认知协调、认知无关、不协调关系。不协调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意识 产生于新旧认识之间的不一致,二是 产生于对现实事物本身认识的不一致 性。个体减轻不协调认知的方式:

7、1.改变行 为,使其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 知; 2.引进新的认知要素,增加与已有 认知协调的新的人之要素,3.改变态 度,使其符合行为,减少不协调关系 中认知要素的重要性。归因及归因理论: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者自己所 作所为进行分析所做的结论。归因理论是探讨个体行为的原因 与分析其关系的理论和方法,用于理 解、预测和控制个体周围环境,以及 与环境相伴随的行为,其基本问题设 计心理活动的发生;社会推断问题, 即根据行为及其后果,对行为者人格 特质做出合理推论;期望与预测。观察归因的三个维度:内外因维 度、可控性维度、稳定性维度 认知评价的主要过程:认知评价是 对时间全部的认知过程,在心理过程

8、 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重要 的作用。情绪是认知评价后,人对 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是认知的外在 表现。由于个体素质上的问题或特殊 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过泛化作用, 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被固 定下来,而演变成症状和疾病。意 志对于心理活动致病进行调节。调节 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抑制其他一切干扰 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图、动机、思想和 情绪,约束行为,控制心境,防止任 何冲动性动作出现;另一方面表现为 依据情景,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选 择有效方法,发生某些动作或行为, 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焦虑理论:关于焦虑的本质、类型、 生成、机制、发展和应对的理论称为 焦虑理论。焦虑理论主要包括弗洛 伊德焦虑

9、理论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 行为主义焦虑理论,即焦虑习得理 论以因素分析为基础的焦虑理论 基本焦虑:人的焦虑并非决定于原始 的性本能冲动,人的基本不幸是因生 活中缺乏真正的温暖和情感。若儿童 处于一个潜伏的敌对的世界,先天潜 能和安全受到阻碍和威胁,就会产生 一种孤立无助的感情,这就是基本焦 虑。状态焦虑:是一种持续较短暂、强度 多变、伴有紧张和害怕的心理状态。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特 质焦虑的人容易把本来没有威胁性的 事件看成是危险,总是怨天尤人、惶 恐不安,容易陷入压力状态情绪与疾病、亚健康和死亡的八大类 关系:一)与部分身心疾病的关系二) 与失眠症的关系三)与精神活性物依 赖综合症的

10、关系四)与焦虑神经症的 关系五)与抑郁性神经症的关系六) 与慢性疼痛的关系七)与亚健康的关 系八)与自杀的关系正面错觉与健康的关系:正面错觉从 三个不同角度与心理健康发生联系: 幸福感和满意感:正面错觉与积极 情绪密切相关,并不是正面错觉引起 积极情绪进而心理健康,而是正面错 觉本身就是积极情绪或心理健康的一 个标志。关心他人的能力:正面错 觉和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这种相 关性进而对积极情绪起到保持和加强 作用。提高创造力:这种促进作用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正面错觉促 进积极的智力活动,提高创造力的动 力及坚持性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要求绝对 化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防御机制:是个体面对各种紧

11、张性刺 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 力,维护心理安定的潜意识心理。特 点是依靠或曲解现实,潜意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调整和内容的增 加:对现有的防御机制扬长避短 将“积极平衡”作为一种新的防御机 制将“乐观解释”方式作为一种新 的防御机制情绪积极调控的主要内容:1.快乐的原 则及其构建:快乐实现的根本原因 是需要的自我满足需要的目标应该 是逐渐出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国 民快乐总值2.情绪的管理和改变情绪的四个维度:梅耶和萨洛维的情 绪智力模型开发的量表EMIS将情绪 智力维度分为四个维度:情绪感知 情绪同化情绪理解控制自我情 绪情绪调节的方式:内部调节和外部 调节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和反应

12、关注 情绪调节认知重评调节和表达抑制 调节情绪调节过程:情景选择情景修 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 个性行为类型:有些个性特征,伴随 过度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压力,最后导 致疾病。这种个性特征,称为个性行 为类型。A型行为可以归纳为三个组成成分: 易激起的敌意、时间紧迫性和竞争性 B型行为特征:性情温和、举止稳重, 悠然自得,不易紧张,一般无时间紧 迫感C型行为特征:社会化过度,缺乏自 我意识,以满足别人的需要作为自己 的行为准则。坚韧个性:是一种抗压力刺激的个性。 “坚韧”的含义:吃苦、耐劳、勇敢、 果断。个性引发疾病、亚健康和死亡的本质 特征:“唯我”健康行为模型:先天个性特质性的遗传体质因素

13、 一 疾病t个性/ ;压力一评价一应对一健康生 理 反 应一疾 病一健康人格:是人格统一的、和谐的、 协调的积极状态,是与个人和社会协 调发展良好适应的各型特征的总和, 是发挥人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理性追求的动力结构健康个性的标准邙阿尔伯特):能够 主动、直接的将自己推延到自身以外 的兴趣和活动中人际关系融洽,具 有对别人表示同情、亲密或爱的能力 能够接纳自己的一切,好坏或成功 挫折都如此能够准确的客观的直觉 现实和接受现实能够形成各种技能 和能力,专注和高水平地胜任自己的 工作能够理解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的差别,客观地公正地评估自己的现 状和特点面向未来,有长期的计划 和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

14、中国人人格量表7大因素:外向性、 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 际关系、处事态度健康个性形成的方法:1.个体化正确 并了解自己个性中的各部分让个性 中各个对立面得以恰当表现整合个 性中的各个方面2. 追求卓越摆脱自卑为优越而奋 斗为实现完美社会而奋斗3. 塑造行为强化个性适应适应 的保持一4. 建立幸福感5. 使自己成为充分起作用人积极的 自我关注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充分起 作用的人:承担认识的责任从面 具中走出来为生命意义而最大限度 地体验言自己的情感应付问题,实 现自立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 爱,自爱,爱与尊重别人通过交友 实现人的潜能 选择做自己安慰剂效应:当病人服了治疗上无效 的药物后

15、,因其心理作用而产生治疗 的现象,报告说病情有所好转时,出 现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的调控:从环境角度调 控从治疗者特点的角度调控从个 体的特点角度调控心理学对催眠人工制造或人为改变了 患者的信念,有不同的学说:巴甫 洛夫学说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理论 的观点意识功能分离理论的观点 压力的三层概念:生理学取向:指超过一定临界阈值后, 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理化学和 情感刺激社会学取向:压力是人们对生活造成 影响的生活事件或变化,其中主要是消极生活事件心理学取向:指当环境刺激威胁到一 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其应对能力时,个 体所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生理反应。压力源的分类: 躯体性压力源:对机体直接作用的 刺激,如高温低温,操作,疾病 心理性压力源:人际关系的冲突、个 体的强烈需求、能力不足与过高期望 的矛盾社会性压力源:客观的社会学指标, 指经济、职业、婚姻、年龄等差异以 及这些指标的变迁、个人的社会交往、 生活与工作的重大变化、重大的社会 经济变动文化性压力源:由语言、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变造成的刺 激或情境压力源转化为压力的条件:个体感 觉到自己的需要和目标收到了威胁 个体无力对压力源进行常规应对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积极 调控: 防御机制:是个体面对各种紧张性 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