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617635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居秋暝》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居秋暝》教案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居秋暝教案设计设计者:哈二十四中学 李恩龙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准确、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二)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教学重点:欣赏王维诗中的“画”,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教学难点:更深层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鉴赏古代诗词”为教学重点,要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且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本诗短小精悍,自然清新,诗人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所以

2、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联想、想象,去揣摩语言,品味意境,体会情感。本诗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代,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及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就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二、诵读1请学生读,强调要读出“诗味儿”2我们学校的李老师的朗读很不错,我们来听听他是如何读的(多媒体范读)三、分析鉴赏 1、设问:老师为什么会读得好呢? 读熟;把握了诗歌的情感。2那么,怎样把握诗歌的情感呢?首先,我想就要加进自己对诗意的想象和联想想象诗中所出现的场

3、景,联想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猜”,猜出当时的景物与画面。3学生自由诵读,想象诗中的画面(可以就某一句诗想象,也可以就全诗展开想象)。(猜)学生各抒己见,大致会有两个方面:“清新幽美的风景画”和“纯朴自然的风俗画”。引出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学生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会出现对诗意的不同理解,这就需要注意第二个问题揣摩品味诗歌中具体的语言、炼字的效果,它到底都可能有哪些含义,你认为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如果也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品”。在这里,可以仔细“品”的词有:“空”:树木遮住了人的活动,显得空旷。幽静。可以联系“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

4、人语响”等诗句。心灵的净化。可以联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等诗句。这是一种对世俗的无欲无望。“晚”天气晚了;归来的晚;到了晚秋。(到了“晚秋”似乎不够合适,“晚秋”是萧瑟的,而且山中的溪水是很凉的,“浣女”还在洗衣就不符合生活逻辑了。而且有资料谈到这首诗,说是写于初秋。)“秋”:从中可以看出季节;还可以感觉到天气的情况秋高气爽,空气清凉。“明”、“照”: 一“明”、一“照”,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天上是一轮圆月,而不是一弯新月,而且非常澄澈。“流”: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水的动,而且发出响声;实际上是在“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之效。“喧”:

5、这里不应该解释成“喧闹”,也不应是一个浣女,实际上是一群洗衣归来的姑娘的欢歌与嬉戏。“下” 莲在渔舟下;渔舟晚归;渔民出去打鱼;渔舟顺流而下(从律诗的对仗要求来看,我个人以为以第三种解释为好,但学生可以保留意见,更欢迎形成文字)这些词不必逐一都讲,要看学生自己理解的程度,主要是为了提示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4同学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自己对诗歌感情的体验与感悟,而且你也认为自己加进去的这个感情,就是作者当时的感情。这实际上就是你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诗人的感情之中,已分不清到底是谁的感情。这里,就是感情的融合融。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在家里发木耳。木耳在炒之前都要先加水,把它泡开。著名文

6、艺理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老先生也曾在他给一位诗歌爱好者的信中谈到了这个内容。他认为,诗人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缩成精约的典型的诗歌形象,欣赏诗歌就要把它“泡”开来,还原到繁复的生活现象中。5学生再读(配乐),教师点评。引出:诗人在前三联中描绘出了如此优美的画面,它与尾联是什么关系?前三联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优美的风景画,也勾勒出了一幅纯朴、和谐、幸福的生活画面,引人向往,它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理想的寄托,因而,诗人在尾联自然而然的化用典故,并反其义而用之,这里的“王孙”,是对“王孙”的呼唤,更是作者的自比,他在这里直抒胸臆,表达对山居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政治上早年追随张九龄,有进步倾向,

7、后历经战乱,宦海沉浮,再加上对佛学、禅宗的研究(他被后人称作“诗佛”),他一直徘徊在仕与隐之间,晚年隐居蓝天辋川,过着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他实际上是在“以物芳明志洁,以人和望政通”。(联系他所选取的意象松、竹、明月、流水,都是高洁、纯美的东西)当然这种感悟不是唯一的。这也像泡木耳一样,有人加冷水,有人加热水,还有人加温水;鉴赏诗歌也是这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完全可以见仁见智6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课文(配乐),并尝试背诵。四、作业:请结合本节课所归纳的鉴赏诗歌的几个字,鉴赏下面一首诗。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静,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