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61617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1983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2000年),对济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5月22日发布关于做好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工作的通知(济政发19956号),决定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第二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

2、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济南统计年鉴(199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4年2010年) 第三条 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内容是城镇体系规划。市区为市辖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和卫星镇建设规划。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 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2010年,重大

3、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Z000年。 第五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辖行政五区和市域内的城市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区域。总面积约257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性质 第六条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第七条 济南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济南的规划与建设要突出省会城市的中心功能,保证省级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建成全省领先的现代化城市。济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泉水驰名中外,古城格局独特,是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山

4、水城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规划与建设要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泉城的基本特色。济南是副省级城市,是我国东都沿海开放向内陆延伸的枢纽城市,是起跨省区作用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济南的规划与建设要为其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章 城市发展目标 第八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2OlO年把济南市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泉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第九条 经济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0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谓整为11:48:

5、41。20lO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调整为5:45:50。到20lO年基本建成生产力发达,辐射带动能力强。物质财富充裕的经济强市。 第十条 社会事业目标: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不突破570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农村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广播电视覆盖面达到90以上。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人口规模不超过620万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全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建立市、区、社区三

6、级文化、医疗、体育设施网络,健全卫生保障体系。 第十一条 环境目标:20lO年环境质量要有较大改善,基本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成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的城市。 第四章 城市规模 第十二条 未来济南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必须对全市人口实行有控制、有引导的发展政策。据此预测全市常住人口2030年前后将出现690万人的高峰。按照“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合理分布城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 第十三条 市域常住人口2000年从1995年的5421万人增至570万人,201

7、0年增至6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0年从1995年的238万人增至300万人,2010年增至400万人。市区常住人口2000年从1995年的2476万人增至265万人,2010年增至29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0年从1995年的173万人增至200万人,2010年增至Z35万人。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控制为:2000年城市人口从1995年的160万人增至18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从1995军的144万人增至158万人,农业人口从1995年的6万人增至7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从1995年的10万人增至15万人,2005年城市人口增至1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1万人,农业人口8

8、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19万人;2010年城市人口增至2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万人,农业人口10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25万人。 第十四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严格控制。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000年从1995年的1526平方公里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2005年控制在86平方公里以内,2010年控制在205平方公里以内。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为2000年95平方米,2005年94平方米,2010年93平方米。 第五章 市域城镇体系 第十五条 市域城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区域推进、整体协调的发展战略,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资源合理

9、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生态平衡,等级规模结构有序,职能分工协调,空间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2000年从1995年的44提高到50以上,2010年提高到60以上。 第十六条 区域生产力和产业布局本着发挥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提高整体效益的原则,按照“一四三”总体框架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的四条产业聚集带和南部山区、中部城郊、北部平原三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区。 第十七条 市域用地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综合 部署。2010年市域各类用地控制为:耕地383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466,园地

10、、林地、牧草用地 1411平方公里,占172;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1350平方公里,占164;水域用地650平方公里,占 7.9;未利用土地980平方公里,占119。 第十八条 城镇等级结构由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构成。中心城市为主城区与其外围的王舍人、贤文、大金和党家四个组团组成的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为章丘市区和长清、平阴、济阳,商河 等县城。重点镇为仲宫、董家(含郭店)、孙村、唐王、大桥、彩石、绣惠、枣园、埠村、刁镇、普集、龙山、白云湖、平安店、万德、崮山、张夏、归德、孝里、东阿、孔村、刁山坡、孝直、孙耿、仁凤、垛石、回河、殷巷、玉皇庙、龙桑寺、郑路、曲堤等32个建制镇驻地

11、。一般镇为其它43个建制镇驻地。 第十九条 城镇规模结构由六级构成。(见下表) 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级别 人口规模(万人) 城镇数(个)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名称 一 100 1 195 中心城市 二 2050 1 21 章丘市区 三 1020 4 50 长清、平阴、济阳、商河县城 四 510 4 22 董家(含郭店)、孙村、绣惠、普集 五 25 24 62 大桥、靳家、遥墙、唐王、彩石、港沟、仲宫、柳埠、桑梓店、埠村、枣园、刁镇、白云湖、龙山、相公庄、归德、万德、东阿、孝直、刁山坡、孙耿、仁凤、殷巷、玉皇庙 六 2 47 50 西营、高而、文祖、水寨、垛庄、高官寨、圣井、曹范、辛寨、黄

12、河、党家、官庄、平安店、崮山、孝里、张夏、五峰山、双泉、马山、武家庄、玫瑰、孔村、洪范池、栾湾、李沟、店子、曲堤、垛石、新市、稍门、崔寨、回河、二太平、庙廊、唐庙、三教、龙桑寺、怀仁、郑路、孙集、燕家、杨庄铺、沙河、胡集、贾庄、钱铺、白桥 合计 81 400 第二十条 中心城市职能为全省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机械、汽车、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工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次中心城市职能为其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分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章丘以高新技术和外向型工业为主,适宜发展旅游业;长清以发展建材、运输机械工业为主,适宜发展科研教育、旅游业;平阴以医

13、药化工、建材及食品工业为主;济阳以轻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商河以纺织、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重点镇和一般镇依其主要特征划分为工矿型、农副产品加工型、集市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型等职能类型。 第二十一条 市域城慎空间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主要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的点轴放射型城镇布局。沿胶济铁路、济郑公路形成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由章丘、长请、平阴3个次中心城市和普集、绣惠、枣园、董孙村、归德、孝里、刁山坡、东阿等城镇组成。沿104国道,济盐公路、京沪铁路形成南北向城镇发展副轴,由商河、济阳2个次中心城市和殷巷、玉皇庙、仁凤、孙耿、大桥、仲宫、崮山、万德等城镇组成。两条发展轴构成“

14、X”型空间结构。 第六章 市区土地利用与卫星镇建设 第二十二条 市区总体布局的原则为: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中心城区的建设以主城区调整改造。组团有序发展为主,加快建设卫星镇,实现人口、产业的合理布局。 第二十三条 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市区土地。市区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控制为250平方公里,占118;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196平方公里,占93;基本农田保护用地605平方公里,占286,主要分布在市区黄河两侧平原地带;莱田保护用地102平方公里,占4,8,主要分布在唐王、遥、王舍人北、吴家堡地区;林果畜牧用地395平方公

15、里,占1865,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风景旅游用地210平方公里,占99,主要有龙洞、蟠龙洞、兴隆山、柳埠等风景名胜区;城市生态重点绿化用地361平方公里,占17.0%,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外围。 第二十四条 市区城镇总体布局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卫星镇相围舍,以快速交通体系相联系,绿色空间相隔离,形成“众星拱月,四面展开,城乡一体,持续发展”的布局结构。市区 13个建制镇为中心城区的卫星镇,主要沿对外交通干线分布,对于开拓城市发展空间,沟通城乡经济,吸引农业剩余劳力,减缓中心城区压力具有重要作用。13个卫星镇驻地常住人口2010年为4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为45平方公里。 第二十五条 董家(含郭店)、孙村、仲官、大桥4镇为重点卫星镇。董家(含郭店)在郭店东、十里堡北,依托空港发展外向型出口加工业,人口控制为65万人,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孙村以发展加工业为主,人口控制为5万人,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仲宫以发展林果、蔬莱等农副产品加工和集散为主,适当发展旅游业,人口控制为4万人,建设用地4平方公里;大桥以发展集市贸易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人口控制为35万人,建设用地4平方公里。 第二十六条 柳埠、西营、高而、港沟、彩石、唐王、遥墙、桑梓店、靳家9镇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