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61413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教育 grace810910 2008-11-21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比重。其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与新修改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记的窦桂梅老师曾说过你想教好语文吗?那就让你的学生去读,从读中领悟、从读中发现、从读中体会!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例如在初步理

2、解阶段,要了解文章内容梗概,遇到障碍自查工具书,选好注释,不能解决的划出来;到深入理解阶段,要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弄懂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此之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跟同学互相讨论;最后是消化运用阶段,这个阶段要联系自己实际进一步吸收,学用结合。二、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所以教师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指导。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内容,怎样掌握中心等。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可教学学生弄清以标题为线索去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美丽”这个重点词,带着

3、“小兴安岭是怎样美丽的?”“课文怎样写小兴安岭美丽”等问题进行自学。此外,也可以教给学生读某类文章的方法。三、了解阅读能力有那些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就不能说阅读。教学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3.感受能力。在

4、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的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二.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1.营造自学的良

5、好氛围,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传统的阅读教学无法适应这一要求,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记抄背这一现状,首先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语境的直接感知,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其次,可以改革课堂的阅读教学办法,大力提倡个别化教学,减少集体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学生个别化学习,教师个别化辅导的统一,是一种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进行个别化教学时,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再次,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好全班的交

6、流,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及课文主要呢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提出”疑”或”惑”,展开同桌或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教师加强调控引导,避重就轻.不仅使学生学有所的,而且诼渐建构知识,方法,诼渐学会学习.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带这问题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话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就要主要培养.低年级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3.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阅读理

7、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必须从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来,大胆的把课堂时间换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一堂课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灵活,充分的应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读其它回答阅读速度、阅读的程度以及阅读后理解的能力吧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8、。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

9、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第三、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

10、用原文。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

11、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

12、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阅读的,套用这些,比较快.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

1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

14、、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它:(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5、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