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61393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四十年代文学社团流派总结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总结30年代文学类:名词解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简称“左联”。时间:1930年主要成员:鲁迅、茅盾、周扬、胡风、夏衍、张天翼。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宗旨:提倡和发展普罗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活动:办刊、出版与论争、推进大众语、与国际联系。刊物:北斗 萌芽十字街头文艺群众影响: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名称: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抗战文坛上活跃的一支文艺劲旅,组织社团,编辑刊物,

2、研究理论,从事创作,参加抗日文艺运动,人们把这个松散的文学群落称为东北作家群。时间:1931主要成员:萧军 萧红 骆宾基 端木蕻良 舒群 李辉英主张:倾向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强烈浓厚忧患意识和悲剧性风格:艺术审美上表现出一种雄健、粗犷、悲壮美学风格。贡献: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主题第一次集中醒目标示在制作上刊物:光明战地影响:东北作家群出现,标志中国新闻学全面的自觉的抗战文学色彩历史阶段转折开始。30年代小说类:名称:新感觉派名词解释: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海派时间:主要成员:穆时英 刘呐鸥 施蛰存主张:新感觉主义特征:在小说结构、形式、

3、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在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人的非理性、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刊物:现代新文艺无轨列车影响:是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它不但促进了现代主义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名称:京派名词解释: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时间:1930年前后代表人:沈从文主要成员: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主张: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丑陋;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五四文学改造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的价值尺度,严肃的表现着

4、“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的主题,并试图以此去探索“中国应当如何从新另造”,从而表现出了与社会剖析派不同的文化诉求;在审美趣味上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小说特点:讲究艺术技巧,追求题材的新鲜、解构的多样和文字的明净,注重氛围渲染和风情描写,具有员熟禁穆的诗美和牧歌的情调。基本特征: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刊物: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水星文学月刊影响: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名称:社会剖析派名词解释:它是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时间:19281

5、936.6主要成员:茅盾 吴组缃 沙汀 艾芜主张:运用阶级分析观点分析社会问题。特点: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其创作能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影响:在意识形态话语的笼罩中,他们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及“异域情调”的风景画、风俗画的多种艺术方法的描写,既是对早期“乡土写实派”的历史回应,又开创了新的乡土小说范式,为20世纪40年代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和发展路径的启示。名称:海派名词解释: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广义上的海派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

6、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时间:三十年代前后主要成员:包天笑、周瘦鹃、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上海现代派)、无名氏、苏青、张爱玲发展阶段:国民初年鸳鸯蝴蝶派;三十年代现代主义流派;四十年代言情传统与现代主义探索的新海派。主要发展面向:1.男女两性间曲折离奇的浪漫故事,与言情小说有密切联系。2.师法外国现代主义新颖活跃而又光怪陆离的表现手段。文学意识:都市文学意识;市民文化意识;文人文化意识。特征:繁华与靡烂,雅俗善恶二元混杂。名称:论语派名词解释:因林语堂等创办论语杂志而得名的文学流派。时间:1932.9.16创刊主要成员:林语堂主张:幽默性灵小品

7、主旨:提倡小品文,鼓吹“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刊物:论语、人世间、宇宙风影响:论语派所提倡幽默文学理论与创作具有巨大积极作用。名称:自由人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争议的文化团体时间:1931.12.25主要成员:胡秋原主张:文艺自由论即“文学与艺术之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刊物:文化评论影响:“自由人”针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和反动“民族主义文学”其进步性和战斗意义十分显著。名称:第三种人名词解释:反对文化团体时间:1932.7主要成员:苏汶、杨邨主张:文艺自由论宗旨:“为小资产阶级小市民和农民群众利益而争斗”口号活动:文艺辩论刊物:星火影响:早期“第三种人”竭力鼓吹有害超阶段文艺观,但政

8、治上还有一定进步性。名称:三民主义文艺、民族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民族主义文学家于1991年6月1日在上海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打出旗帜,挂出牌子宣布它的问世。时间:1930年前后主要成员:叶楚伦主张:三民主义在政治上宣传三民主义反对物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学强调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刊物:三民主义文艺:文艺月刊文艺周刊 民族主义文艺:先锋周报前锋月刊影响:三民主义文艺和民族主义文艺的政治色彩都比文学色彩浓厚,他们出现全是政治斗争的需要。30年代诗歌类:名称:现代诗派名词解释: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9、。时间:1932年5月代表人物:戴望舒主要成员:戴望舒 徐迟 卞之琳 路易士主张: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思想倾向:现代主义。特征:1、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即施蛰存说的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2、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即现代人所感受的现代情绪。3、诗艺的突破和创新。即拥有现代的词藻和现代的诗形。刊物:现代影响:现在诗派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名称:中国诗歌会名词解释:现代诗歌团体。时间:1932年9月主要发起人: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蒲风(黄浦芳)诗人创作特色:坚持革命现实

10、主义的创作方法,紧紧“捉住现实”,以诗歌为武器,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在艺术形式上,大力提倡和实践诗歌大众化,“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主张:注重诗歌的现实化,提倡诗歌的大众化。任务:“研究诗歌理论,制作诗歌作品,介绍和努力于诗歌的大众化”内容:三要素:理解现制度下个阶级的人生,着重对大众生活的描写;有刺激性,能够推动大众的;有积极性,表现斗争或组织群众的。刊物:新诗歌(后改为半月刊、月刊)影响:中国诗歌会诗人不仅反映现实,实践大众化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在诗体开拓上也有值得称赞的成绩,在新诗发展的可贵共享将永载史册。30年代戏剧:名称:艺术剧社时间:1929年6月5日主要成员:

11、郑伯奇 冯乃超 孟超 陶晶孙主张: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戏剧应以党性原则为指导,使戏剧成为党文艺事业的一部分,报刊:艺术 沙仑 戏剧论文集影响:为戏剧发展起了表率示范作用,还团结了摩登社、南国社、复旦剧社等戏剧社团,使他们随艺术剧社方向转化而“左”转,终于形成左翼戏剧运动。40年代文学类:名称:中国文艺协会名词解释:一九三六年国内各地作家发起组织的一个文艺性质团体。时间:1936.11.22发起人:丁玲、徐特立、成仿吾、陆定一、伍修权、李伯钊等任务:在苏区是训练苏维埃政权下的文艺工作人才,收集整理红军和群众的斗争生活各方的资料,创作工农大众的文艺小说,戏剧,诗歌等;在全国则联络团结各种派

12、别的作家与文艺工作者,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扩大无产阶级文学的思想领导。刊物:红色中华红中副刊影响:“中国文协”虽由于当时人力、物力不足,活动受到限制,但在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它对解放区文艺活动的发展,和团结全国文艺界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做了一些奠基性的工作。名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名词解释: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简称“文协”。时间:1938.3.271945.10.14成员:老舍、郭沫若、茅盾、冯乃超、许地山、田汉、丁玲、朱自清、郁达夫、郑振铎等标志:在民族意识召唤下的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形成。特点:提出“文章入伍,文章下乡”的口号,鼓励

13、作家深入现实斗争。曾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多次访问慰劳各地战场,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下乡和入伍。刊物:抗战文艺影响:文协自成立以后便积极地与世界革命文学取得联系,努力地将中国人民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勇气传递给全世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也是一个战斗的堡垒。正如当年新华日报所指出的:“这个协会的成立,是我们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文艺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名称:战国策派名词解释:是一个在史学革命尝试,文化重建构想中极富理论个性的学派。由西南联大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贺麟创办的杂志战国策而得名,是一个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化社团。时间:1940.4.11942秋主要成员

14、:陈铨、林同济、雷海宗、贺麟刊物:战国策民族文学主张:本社同人,监狱国势危殆,非提倡及研讨战国时代之“大政治”无以自存自强。而“大政治”例循“为实政治”及“尚力政治”。“大政治”而发生作用,端赖实际政治之阐发,与乎“力”之组织!“力”之驯服,“力” 之运用。本刊如一“交响曲”以“大政治”为“力母题”,抱定非红非白,非左非右,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为主旨,向吾国在世界大政治角逐中取得胜利之途迈进。此种一切争论及其他文艺哲学作品,要不离此旨。影响:战国策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团体而存在,它的成员主要是从事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和学者,其主要兴趣和精力也不全在文学上,创作的成绩不大,因此影响也不大,只是以鲜明

15、的法西斯主义胎记,留下了不光彩的短暂历史。名称:星社名词解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撑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主要发起人: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范君博等9人。时间:1922.7.7刊物:星报名称:抗到底社名词解释:卢沟桥事变不久,上海沦陷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撤离到武汉、广州、香港、延安、桂林、重庆等地,通俗文学的创作也扩展到全国各地,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的背景下,于1938年初在武汉出现的通俗文学团体。时间:1938.1.11939.11.20发起人:冯玉祥主要成员:冯玉祥、老舍、何容、老向、赵望云等刊物:抗到底方针:略偏重通俗文艺,语病。他们的立场是协心同力打日本人,顾及宣传的普遍性,欢迎政论及其他理论,但是不因维持文章水平而忽略了士兵和老百姓,其最大的努力还是在通俗文艺上。影响:抗到底社是风眼中扬起的一面通俗文学的旗帜,在此前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