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_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61232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教案_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咬文嚼字教案_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咬文嚼字教案_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咬文嚼字教案_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咬文嚼字教案_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教案_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教案_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 篇1学习目的:一、分析p 评价课文观点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学生推举。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生:不是。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那么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生:也有。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经老师朱

2、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老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老师改正的地方,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缺点的地方进展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展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没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假如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生:装修。师:对,装修。装修的目的是什么?生:美观,实用。师:假如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生:改造一下。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师:明白我这个

3、比方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假如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假如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浅薄,缺乏深意。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生:重要。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生:应该。师:好,孺子可教也!二、作者介绍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

4、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三、投影目的师:好,我们说,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的。四、切层概括如今大家在预习的根底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

5、话概括出来。师:好,粗读一遍,答复刚刚我提出的两个问题。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辛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到达艺术的完美。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到达艺术的完美。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同意。承受这个道理比拟简单,好了,这节课目的到达了,怎么?下课吧?生:下课?师:承受这个观点容易,知道是什么比拟容易,比拟难的是怎么办。师:对,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

6、。对,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内容。这些都是详细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1、演员替郭沫假设改台词2、王假设虚改史记李广射虎咬文嚼字教案 篇2【导言】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课文与其它版本在文字上稍有差异。于是我就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自主合作,通过比拟揣摩、咬文嚼字去加以探究,并以此带动全篇的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录】一多媒体展示: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课文;2、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其它版本师:这两个诗句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异吗?生1:不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外

7、表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师:能联络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分析p 问题,很好。那么,换一个说法,其意味终究有什么不同呢?生2:“穿”字写“乱石”直插天空,给人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觉;但“崩”字那么进一步写出了“穿”的程度,高耸入云,使云层发生了崩塌,显得更有气势。我们甚至能由此联想到倾盆的大雨以及“惊涛”和“千堆雪”。生3:同样的道理,“拍”只是动作本身,而“裂”字那么进一步写出了“拍”所带来的结果,显得更有力度;这个结果似乎还能说明江中“乱石”乃是“惊涛拍岸”所致。师:很好!对上面的分析p ,大家能不能用精练的语言做个

8、归纳。生4: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现赤壁风光的雄奇壮丽。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很一致嘛。那么,描写赤壁雄奇壮丽的风光有哪些作用呀?生5:衬托当年赤壁鏖战、火烧曹营的壮阔场面。生6:我觉得还可以衬托下片所写的周瑜的英雄形象。二多媒体展示:1、樯橹灰飞烟灭课文;2、强虏灰飞烟灭其它版本师:“樯橹”和“强虏”相比,用哪个词语更好?为什么?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生7:我认为用“强虏”好。“强虏”说明曹军的强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马,而曹军号称80万众,力量悬殊,用“强虏”符合历史事实。生8:我补充一个理由。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

9、的畏怯,反而沉着闲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将,说说笑笑,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越是强调曹军的强大,越能突出周瑜指挥假设定的英雄形象。师:二位注意课外阅读,值得大家学习。有不同意见吗?生9: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生10:我认为还是用“樯橹”好,它比“强虏”更形象,而形象化应该是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生11:用“樯橹”才能突出曹操的水军,而水军是这场战争中关键性的角色。生12:我还补充一点。“樯橹”与“灰飞烟灭”的字面意思好象更一致。师:看来争论还很大呢,不过也都有些道理。生13:老师,你的意见呢?众笑师:我认为还是用“樯橹”好,当然也只是个人意见。至于理由嘛,大家都已经说完了。众大笑这样吧,下课之后,大家把自己的意见写成小论文交给老师,怎么样啊?生:齐答好!【后记】朱光潜先生说:“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关注学生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强调“养成独立考虑、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展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商讨中,加深领悟,共同进步”。上述观点和要求在教学片段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达。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