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609750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文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人物简介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他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2闻一多简介。(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资料。)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诗人

2、: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2)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3)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三、初读课文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同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疏通字

3、词,把生字词圈画出来。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明确:1学生自行解决基础字词。2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恪守着“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四、研读课文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段落。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事实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诗人、学者。他治学严谨、才华横

4、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前半部分)默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画出来,并进行圈点批注。(不懂的可以标注出来)教师巡视。学生质疑。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要注意朗读和艺术手法的指导)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

5、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可见,闻一多先生是想从探索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闻一多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做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终生实践着这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后半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先生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教师重点指导朗读闻一多的几句话,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师生交流。五、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本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而且叙述和议论的语

6、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形象生动,意蕴丰富。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2.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说”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7、;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的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3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叙述,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叙述未尝不可,但也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

8、,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与下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因为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所以就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4富于音乐美。(1)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2)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

9、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六、拓展延伸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语句,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学生可能会说到孔子、陶渊明、鲁迅等人,简述其事迹,教师可适当补充。七、课堂小结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从背后射杀的诗人。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禁不住一阵阵心疼!正如

10、闻一多先生是那样地心疼李公朴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朴”们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八、布置作业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板书设计】说和做教学案例二【教学目标】同“教学案例一”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

11、时代背景领会内涵丰富的句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这篇文章。(板书课题时,在“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空两个字的字空,接着写“的说和做”)2破题。(1)补上“先生”二字,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有这两个字和没有这两个字的区别。明确:“先生”一般是对那些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的称呼。(2)“说和做”是什么结构?明确:并列结构。二、感知文本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的吗?2文章到底是怎样安排“说”和“做”的,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出最关键的句子。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教师点

12、拨:请同学们重点读一下第7段和第8段。教师总结:这篇文章是从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来写他的“说”和“做”的:“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三、再读品味1作为学者,闻一多都“做”了些什么?明确: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2其中哪些词语表现了他“做”的样子?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3第5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中的“说”怎样理解?生:贬义,有炫耀的意思。师:同学们都体会得很好,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到处嚷嚷,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学一学他的实干精神。4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虽没有多少作品,却

13、大肆宣扬,他们可能是为了两个字:“名”和“利”。闻一多先生又是为了什么呢?明确: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四、教师小结第1至7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的品质,这值得我们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二、品读揣摩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明确: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

14、完全一致。2闻一多做的哪些事能表现出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3阅读第10段,思考闻一多先生“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说的。明确:原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再后来“向全国人民呼喊”。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极力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这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明确:有共同点。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5请大家朗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明确:最后一段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6闻一多先生

15、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六件事来写?明确:闻一多先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有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闻一多先生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都表现了出来。三、教师小结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惧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板书设计】说和做 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