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60893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突破语言赏析类鉴赏题 【学案略语】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古人评诗时常用“炼字”之法。所谓“炼字”,往往是指抓住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从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来看,炼字赏析题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1(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2、。 【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也就是分析诗歌炼字之妙。鉴赏诗歌炼字技巧,应从形式(修辞手法)到内容(表面意思),再到表达的情感做出赏析。若选“弱”“昏”好,先分析“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

3、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若选“健”“明”好,先分析“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1)“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2)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1)“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2)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

4、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宋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阕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湿”,是“打湿”的意思。“迷”,迷失。风露水汽浓重,似乎打湿了行云,使其停滞不前;沙溪上,迷蒙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这两句描写的环境是阴冷潮湿的,营造的氛围是朦胧迷茫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环境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渺茫的抑郁、忧虑之情,作者的心情也是凄

5、凉、沉重、迷惘的。 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题组一专项对点练 1(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高卧”“仰看”等词表现作者的悠闲情态。答

6、题步骤:首先点明“休闲”“悠闲”所传达的情感,然后点明“插”字所体现的陡峭、挺拔的形象。 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导学号53700009)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答案:“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7、现了离别的酸楚。 3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的能力,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题,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 答案: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在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

9、雁,一十四番回。 【注】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直自凤凰城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擘钗破镜:比喻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请赏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中“还”字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解答时,要明确古代诗歌“炼字炼句”的一般规律,紧扣“还”字在句中的双重意义。 答案:一个“还”字,不仅体现了词人年年盼望与妻子重逢的殷切之情以及盼望落空后的失望之情,还暗含了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

10、见宜城卖酒家。 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 答: 解析:该句为写景句,其效果分析主要在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上。 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 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1)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答: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答: 解析:(1)本题

11、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第二句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写出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中的任何一个皆可。景物特征,答“喧闹”或与之接近的词语即可。思想感情,答“身心俱疲”“无奈与怨愤”或与之接近的词语即可。 答案:(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该字以动衬静,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该句以乐景衬哀情,用门外的喧闹之景反衬门内之凄清,将词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门外马嘶人起”暗示了词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怨愤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