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60809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扬琴音乐摘要: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音响显现形态之系统性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本文拟从这一学科视角简要探究中国扬琴音乐的风格艺术、审美观念、民族特征等有关方面。关键词:音乐人类学、中国扬琴、民族、风格音乐人类学,是音乐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其最根本的学科目的是研究人的音乐理念、音乐行为和音乐文化形态。乐记中写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那么,研究音乐必然要分析人类音乐实践活动的背景、表象及意义,诸如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要素。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的研究。音乐人类学的产生使研究者们走出了以往只对音

2、乐作曲与演奏技术理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深入到人类文化的层面进一步研究人的音乐行为。文化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会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正因人类有众多各不相同的优秀文化,才孕育了今天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中国扬琴自传入至今,走过了约四百个春秋,在众多扬琴前辈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创造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又具世界性水准的扬琴音乐,自成体系、匠心独具。本文旨在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扬琴音乐的民族性。一、中国扬琴的民族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所有艺术的根基,研究一个民族的音乐,需了解该民族的文化。

3、着名音乐人类学家汤亚汀在文化研究与音乐人类学一种研究范式的构建的学术讲座中指出:从方法论来说,音乐人类学要研究学科各个时期及当今的各种思潮和理论框架;从地区研究来说,它是研究各民族具体的音乐文化;从理论意义上讲,音乐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乐风格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音乐艺术更是源远流长,在西汉时期曾诞生了第一部音乐美学专着乐记,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最早向世界提出了十二平均律,“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更是震惊世界,这些引人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不显自彰。扬琴作为外来乐器最初传入我国约在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大约四百余年的历史。一经传入,便植根

4、于中国文化生态的土壤中,广泛吸收养分,经过长期的碰撞、改良、融合,才得以跻身于中国民族乐器的行列。初入中国的扬琴,从名称、器型、音列,到演奏器具、技能、技巧,以及作品创作风格、手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中国化改良,同时吸收了各地的“方言土语”,逐渐从伴奏行列走上了独奏的舞台。可以说在极短的四百年里,“中国扬琴”已名副其实,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二、中国扬琴音乐中的地域风格内涵“风格”是很难用精确语言来界定的一个概念。赫尔佐格把风格描述为“特征”、“特点”的集合体。音乐风格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体现。纵览中国扬琴发

5、展历程,自广东传入到内地,再到边疆,所到之处无不扎根于当地厚重的文化土壤中,与地方的乐种结合,在吸取了充足的养分后,羽翼逐渐丰满,遂形成了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等风格流派。广东是“粤文化”的故乡。勤劳、质朴的广东人用活泼淡雅的音乐语言描绘着家乡的秀美山川。扬琴入主广东音乐绝非偶然,若不具备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及统领乐队之用,是无法担当此重任的,一旦引入便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过长期的摩擦与融合,吸收了广东音乐的精华,形成了以严老烈、丘鹤俦、吕文成等扬琴大家为代表的“粤韵”十足的广东音乐扬琴流派。“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苏浙一代的丝竹乐,是“吴文化”

6、的瑰宝。自古以来,苏浙地区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地方方言更是呢哝轻柔、婉转清脆。扬琴是“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之一,因丝竹乐秀丽、雅致的风格特征,扬琴在演奏上力求纯净、圆润、柔婉的“一捧烟”的音色,辅以特殊竹法,各种旋法的巧妙运用,形成了余音袅袅、悠远飘逸的艺术效果,风格独特,韵味清新,脱颖而出,自成一派。其代表人物为任悔初、张志翔、项祖华等扬琴演奏家。三、中国扬琴音乐中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音乐的民族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我国有五十六各民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既杂居,又聚居,这样的分布格局致使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音乐文化不但有密切的联系,更具

7、浓郁的民族特色。各个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色彩鲜明,风格独特。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为题材的扬琴音乐作品比比皆是,如采用湘鄂边界土家民族音调写成的土家摆手舞曲;反映满族人民狩猎生活画面的满乡随想曲:描写布依族青年男女婚礼场面的凤凰于飞;模仿彝族口弦演奏的山寨风情等。这些用少数民族音乐语言创作的扬琴独奏曲,丰富了中国扬琴音乐的艺术天地,拓宽了扬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视野,是中国扬琴音乐民族化、民族多样性的生动写照。四、中国扬琴音乐的民族审美观任何一个民族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很早就发现了宇宙规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智慧的先民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

8、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璨若繁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传统音乐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两家,他们都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音乐审美中,儒、道两家都推崇“中和”即“中立而不倚”的审美观,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道”,老子也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并提出“大音希声”的音乐审美命题。这些宝贵的音乐审美观点将中国音乐推向了至高的审美境界,使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大国在乐舞方面体现出非凡的气韵。中国扬琴音乐秉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骨,吸收借鉴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在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观的指引下,以中国民歌、戏曲和曲艺等音乐为素材,创作改编了大量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扬琴作品。这些作品通过“或轻拂徐振,或缓按急挑,或挽横引纵,或左牵右绕,或长波郁拂,或微势缥缈”的优美旋律线条,及“余音不绝、绕梁三日”的深远意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新的无穷魅力。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也就是说,世界的一定是民族的、民族的可能是世界的,凡是民族优秀的文化为世界各族人民所认可,他就是世界的。地球上任何角落的文明碎片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基石,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创造并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