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60542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宣汉县红岭学校 代以全 13548285096 指导教师:牟达军一、教材分析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本节是探索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课本通过操作、观察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并借助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探索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使学生明确直线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二、学情分析鼓励学生从事观察、平移、旋转、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展示“观察、操

2、作、猜想”,探索说理的过程。使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学习表达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科学地,有条理地掌握系统知识的好品质。三、教学目标1.平面内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能认识并找到同位角。2.通过操作推理,测量等方法,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能借助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4.感知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学重、难点1.找到同位角,能通过同位角的大小关系,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或不平行。2.借助三角尺作平行线。教学方法实践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具准备三角尺 活动木条 PPT幻灯片四、教学过程 导入借助前面学过的平面内两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说说生活中的平行线。教学活动1同一个

3、学习小组成员合作。1.利用活动木条,认识同位角,找出同位角2.通过旋转活动木条,猜想同位角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两直线平行。3.用测量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想。4得出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活动21.学习小组讨论,怎样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说说其中的道理。2.得出作图步骤:(1)将一个三角尺的一条边和已知直线重合。(2)将另一个三角尺或直尺和第一个三角尺的另一边重合。(3)再把第一个三角尺平移,当平移到任意位置,用笔画出这条直线,就和已知直线平行。3.利用量器验证同位角是否相等,得出作图思路: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定理作图。教学活动31.独立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

4、方法同活动2类似,但需要把三角尺平移到已知点的位置才能画直线。3.得出结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教学活动41.作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2.观察图形,得出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得出结论: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也平行。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与预想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的动手操作差,如一个学习小组如果没人带头组织,就不知怎样操作,怎样解决问题。2.动手操作前,有的小组同学思路不明确,不能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在叙述知识点的时候不完善,不能采取合适的数学语言表述。当然,本节课主要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本节课中也取得了一些收获。1.同学们学习热情高,参与面广。2.把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化,让学生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习小组中的小组长及基础较好的同学要加以培训,让这些人起带动作用,在小组讨论中更善于综合大家的智慧。六、指导老师简评1.本节课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以主体,教材为载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本节课知识点。2.学生参与面广,能从动手操作中获得相关知识,体现了“快乐课堂”的元素。3.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敢大胆猜想、发言,今后教师要多引导。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