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说课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604457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读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读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读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读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读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读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读书》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读书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论读书 ,本文是鄂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一、说教材本单元是以 “书香袅袅” 为话题的, 本文论读书 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一篇短论随笔, 它紧紧围绕读书的话题,对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等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见解深刻、议 论精辟、 语言洗练。 文章既像一篇谈话, 传达了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 告诫;又好像一首散文诗,含蓄隽永,寓意深刻。教材入选这篇文章, 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激发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2、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据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文中的精辟句子,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提升人格修养。教学重点:1 体会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2 体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精炼及作用。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3、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师的教”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 程更具成效,并做到可持续发展,我在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 学生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中也恰当使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三、说学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 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 在本课教学中应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给学生学法是很重要的, 本节 课上课前给学生讲好学法,具

4、体如下:1、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关键句子。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文章精辟的语言。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四、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 用名言导入新课: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 现在我们看看,在论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其目的是调动学生阅读的激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揭示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培养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3、积累文中的精辟句子,养成热爱读书的

5、习惯,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目标教学”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学 理论的核心, 其目的是摒弃传统教法的弊端, 让学生明确要求, 积极配合教师达到预期目标。 )(三)、指导学生自学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同时积极思考下列问题:1. 围绕“读书”这个话题,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提示学生在读懂每段内容的基础上, 归纳整合, 理清思路: 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2. 细读文章每一部分,弄清各段的论述思路。与同学合作交流,归纳各部分的论点和论证方 法。(让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分析,形成集体意见,选代表发言。从而培养学生

6、的合作意 识、分析思考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上学习任务。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3、检查学生自学效果。4、自学指导(二)1. 请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试理解它们的含义。(词句理解是对文本解读的细化和深化, 是准确深入理解文本的催化剂。 品析语言可以感受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排比句式的语言魅力和论证气势。 )2. 品味欣赏,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边读边体会经典格言,感受哲学家敏锐、精辟、深刻的见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上学习任务。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6、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四

7、)、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板书:目的比喻论证论读书方法对比论证作用归纳论证(五)、课堂训练,拓展延伸1、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 读书名言?请任选论点,配上适当论据,写成一篇 100 多字的小议论文。(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知识、理性思维来驾驭语言的能力。 ) 2、你能说出你搜集到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 多媒体显示:(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

8、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六)、结束语。(其目的是为了再次激励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 秋颂说课 秋颂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叫 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秋颂 ,秋颂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济 慈,是 诗人济慈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颂诗, 也是他一生写得最完美的抒情诗, 在这首诗中, 诗

9、人用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色写生画。学习这首颂诗,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时诗词,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 教学中的重难点 分别是:教学重点: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 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 教学时间计划安 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一 自读济慈的秋颂1.朗读诗歌2.简介作者 约翰?济慈( 1795182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 齐名。他 年仅 25 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

10、浪漫主义 诗歌的特 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诗人 25 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 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 “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学生自学并质疑 诗歌重点解析: (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较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难点理解: “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是那一切催熟一切的阳光的好友”应该怎么理解? 明确:秋季是多雾和丰收、成熟的季节,而太阳则既是温暖的来源,又是使得世上的生 物得以成熟的主宰,所以称它 为“催熟一切的阳光” 。秋季和

11、太阳既然作用是一样的, 因之 就称它为 “阳光的好友” 了。4. 秋颂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 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 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节用第一人称 你,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 心怀 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3)语言赏析: 秋颂一文朴实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二 比较赏析 登高与秋颂两文同是写秋,你比较喜欢哪一首?谈谈喜欢的理由。引 导学生多角 度弹出自己的理解。三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秋颂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今天我

12、说课的内容是秋颂,秋颂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济慈,是诗人济慈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颂诗, 也是他一生写得最完美的抒情诗,在这首诗中, 诗人用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色写生画。学习这首颂诗,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时诗词,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2.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自读济慈的秋颂1.朗读诗歌2.简介作者约翰 ?济慈( 1795 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13、他年仅 25 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 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诗人25 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 “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 学生自学并质疑诗歌重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较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难点理解:“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是那一切催熟一切的阳光的好友”应该怎么 理解? 明确:秋季是多雾和丰收、成熟的季节,而太阳则既是温暖的来源,又是使得世上的生 物得以成熟的主宰,所以称它为“催熟一切的阳光”。秋季和太阳既然作用是一样的,因之就称它为“阳光的好友”了。4. 秋颂写法简析:(1)总分的结构方式。 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 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一人称你,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3)语言赏析:秋颂一文朴实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二比较赏析登高与秋颂两文同是写秋,你比较喜欢哪一首?谈谈喜欢的理由。引导学生多角 度弹出自己的理解。三,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