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60049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知 探索 运用 拓展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如东县苴镇德耀小学 方红梅 一、课题:六年级数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二、教材简解: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国标苏教版第十一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认识了列表、画图等策略的基础上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今后二元一次方程消元做好准备。三、目标预设: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

2、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四、重点、难点: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2、弄清倍数关系、相差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的规律。五、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充满挑战与探索,创造与成功。按教材编写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有序展开,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追求创新的人格,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

3、喜悦。六、设计思路:学生在生活和之前学习中对替换的事例已有较为丰富的体验,但并没有形成策略意识。因此本课我以物换物、曹冲称象、果汁杯的容积等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为依托,累积学生的感性体验,整节课紧紧扣住替换 “都是将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这一本质,组织学生结合课件动态的形象演示,学具的直观演示,交流表述替换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不断提升对替换策略的认识,充实数学思想,发展解题策略。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感知策略。 1、多媒体出示情境故事:小丹在这个月的“争星”活动中获得奖品为3元的圆珠笔一支,她想换取0.5元的练习本,能换几本呢?【设计意图:通过此情境的创设,引导学

4、生明白1支圆珠笔和6本练习本的价格相当,这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 ,教师适时板书“换”“依据” 】2、过渡:“换”, 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蕴涵着一种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一位6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3、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图片:(1)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2)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4、小结揭题: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换都需要公平,需要做到等量替换。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教师适时板书

5、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替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又让学生体会到等量替换。】(二)合作交流,学习例1探索策略。1、过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时候给我们提了几个问题,现在让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可以比较快的帮他解决问题. 2、多媒体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出示题目:(要求边读题,边看图。)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7209来计算? (因为这720毫升是9个小杯中果汁的总重量,而每个小杯中果汁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

6、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教师问:还能直接用除法计算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720毫升中,既有1个大杯的容量也有6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这是产生困难的原因。【设计意图:第题复习简单的旧知,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了未知量的个数:当只有一种未知量时,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构想,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第题即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觉到要学的新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找出不能直接用除法计算的原因。相机板书:“一个未知量”“两个未知量”“简单”“复杂”】3、多媒体出示:想一想:在怎样的

7、情况下,可以直接求出杯子的容量?画一画:你打算怎样替换?为什么这样替换?算一算:替换后,怎样求出每种杯子的容量?要求: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设计意图:三个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指导学生具体的替换方法,并由阅读例题中找到替换的依据,进而列式解答。“想、画、算”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4、汇报展示学习成果:根据题意摆出相应杯子图及列出算式,并且说说自己是怎样替换的、替换的依据是什么。预设:替换方法一:一个大杯可以替换成3个小杯,(汇报学生用杯子图演示)因为题中说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11/

8、3。算的是什么?这样换的依据是什么? 预设:替换方法二:因为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6个小杯就可以换成2个大杯,(汇报学生用杯子图演示)这样就是3个大杯,再拿7203就得出大杯容量是240毫升,因为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2403就得出小杯容量是80毫升。 算式:大杯: 720(61/3+1)= 720(2+1)= 7203= 240(毫升)小杯:2403=80(毫升)适时板书:6小杯+1大杯=720ml 1/32大杯+1大杯=720ml 5、揭示两种替换方法的本质:小组探究,两种替换方法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图片的动态演示、教师的板书结合语言表述替换过程,这样将对感性认知与理性的数学

9、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积累了替换活动的感性体验;从独立思考,到小组交流,再到汇报展示,多次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逐步完善了对策略的认知。让学生在主体性参与的过程中很顺利地沟通了两种方法的本质联系:都是将两未知量变成一种未知量。化复杂为简单,体现策略的价值。】6、小组交流: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求出的结果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1)看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是不是一共720毫升。(2)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的1/3。检验:806+240=720ml80240=1/37、写上答语。8、引导小结: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那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是关键?你能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吗

10、?【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价值, 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三)互动探究,变式练习运用策略。1、多媒体直观演示:将一大杯果汁倒入一个小杯,大杯里还剩20毫升;反过来,小杯倒入大杯,大杯里还差20ml。你能用一句话表述大小杯容量的关系吗?图文结合出示题目: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大比杯少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预设:两种量之间不是倍数关系,怎样替换?在练习纸上画图试一试,在替换时,果汁的总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来板

11、书解题过程并检验,同时汇报替换过程,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并完成板书。2、沟通两种关系的替换思想。(1)课件出示例题和试一试:试一试和例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例题总量不变,杯子数量变了即份数变了,练一练总量变了,杯子数量不变即份数不变。)板书:倍数关系:总量不变,份数变了。 相差关系:总量变化,份数不变。(2)替换时你还注意到什么?有什么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使学生明确:倍数关系:替换时,可以是“一个物体换几个物体”或“几个物体换一个物体”。相差关系:替换时,只能是“一个物体换一个物体”。)(3)教师小结:不管两个不同的数量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我们在解题时都可以依据数量之间的这种关系把

12、两种未知量替换成一种未知量。【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通过交流、画图、演示,对比、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替换策略的妙处,经历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沟通倍数关系和差倍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弄清倍数关系、相差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的规律,把握替换的实质:等量替换,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策略意识。】(四)回顾总结,联系生活拓展策略。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画面:(1)可乐公司搞有奖促销活动,3个有奖拉环可以换1听可乐。(2)广告词,8块饼干的含钙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含钙量。(3)玩具店,玩具价格差,退差额。3、作业:课本93也练习十七第1、2题。【设计意图:接受新知,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本环节反复强化替换策略,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