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说课稿.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59579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环流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气环流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气环流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气环流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流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环流说课稿新登中学 王超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本课内容在大气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2,教材思路: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

2、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通过观察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3)情感目标:学生认

3、识到事物是有规律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心灵,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等.难点: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二,说教法1,总体策略采用化繁为简,有易入难的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进行大气环流的教学,可以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种抽象建模的思想方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内容抽象,且理论性极强,针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感性认识,形象思维较强,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将抽象的,静态的理论知识通过

4、多媒体手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并结合动画设计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3,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口诀小结法等三,说学法1,学生情况的分析:受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之中,高一学生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故教学中运用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利用地理小故事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2,学法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设计:活动1: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大气运动受力的情况,构建单圈环流模式,并分析单圈环流是否能够存在,为三

5、圈环流的形成埋下伏笔.活动2:通过自己亲手绘制三圈环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这个活动适合边讲边做,提倡做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 活动3: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这是完成下面内容的基础.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冬,夏季大陆上空气柱的气流运动情况,并把气温气流运动气压三者的关系梳理清楚,为第三题作准备.第三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在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大陆出现了高压中心;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大陆出现了低压中心,于是可以看出带状的气压带被切割开来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很容易理解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了. 四,说教程【引入新课】实

6、例引入.围绕地球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不仅运动形态繁多,而且它们的活动规模,活动时间,发展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请大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列出它们的名称(例如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龙卷风等).有一种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征,并制约着这些规模较小的气流活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大气环流.【学习新课】出示目标大气环流的概念,形成,作用.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二,大气环流的形成指导学生边画图,边理解.为此,采用以下教学程序:1,假设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地间的冷热差异,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1,学

7、生会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图.2,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的绘制,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做的是课前准备好学生制作;讲清绘制的具体要求;绘制过程中随时纠正学生反映出的问题;最后组织学生用自己绘制的模型回答问题.问题1: 低纬环流圈的高空气流为什么只能到30纬度而不能继续往南或北运移 问题2: 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后,哪支气流上升 问题3: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3,小结三圈环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集中

8、在三圈环流的全部到近地面部分,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4,对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分析和教师自行设计教学课件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5,对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的教学,采用下述教学策略.(1)总结上面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和风带,尤其让学生回忆三圈环流产生的前提和条件地球表面均匀.教师提出问题:将地表的不均匀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气压带和风带会如何变化 也就是海陆的差异会使带状分布的气压带风带如何变化 (2)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3.对于问题

9、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 哪里的气温高 夏季呢 教师要有一个铺垫,即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感性上知道,教师可以从理论上给以说明.活动3的第2个问题是关键步骤.这个步骤如果学生自学有难度,可在教师下引导完成.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气温的高低是原因,其直接的结果是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而空气垂直运动的直接结果,是近地面气压的高低.这一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予重视.(3)教师结合图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建立起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的概念及掌握变化的规律.三,大气环流的作用 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影响全球气候.【板书设计】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单圈环流大气环流形成: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季风的形成作用:促进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课堂练习】: 【课后小结】这节课的内容难点比较集中.难度存在于几个方面:一是空间跨度大,二是抽象,三是运动形式比较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多利用图,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把握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多个,从纯理论到实际这样一个分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