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59543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开发区规划概述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于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发展目标为:通过有效的政府引导和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港城协调、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型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发展基地、绿色生态产业新城。开发区产业定位为:开发区第二产业在传统支柱产业基础上,集中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

2、装备制造、电子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商贸金融业、研究与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区与开发区服务业的互动,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水平。本次评价开发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常太边界,西至浦江路,南至碧白塘、扬子江大道、建新塘、通闸路及通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为59.74平方公里。2开发区开发现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遵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准入门槛引进入区企业。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实施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滨江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

3、072-2007)标准排放。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开发区采用集中供热,并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燃料,为开发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在环境管理上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成立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心,编制了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0年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验收,已经形成生态工业雏形,2011年6月经环保部同意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将进一步提高开发区整体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开发区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但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存以下问题:(1)用地

4、布局相对较为合理,但尚有米山化学、液化空气(规划2号产业园)、永和精细化工(规划出口加工区)3家化工企业不在化工集中区内,均为2006年化工整治前已进驻企业,目前属于保留企业。建议上述企业控制其生产规模不得以任何形式改建和扩大,并适时搬迁入区。(2)开发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三产发展偏低,第二产业仍以钢铁、化工、造纸、能源等基础产业为主,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电子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及新兴产业比重还比较低。(3)开发区中水回用率相对较低,中水回用范围有待扩大。(4)开发区现状绿化覆盖率相对较低,绿地面积有待增加。3区域环境质量(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开发区及

5、周边SO2、NO2、TSP、PM10、HCL、CL2、甲醛、丙酮、甲苯、二甲苯、甲醇、非甲烷总烃、硫化氢、氨、苯乙烯、铬酸雾、硫酸雾、苯酚、氮氧化物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较好,除三水厂取水口(L11断面)SS指标出现超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标准外,其余断面各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关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船舶航行及取水设施取水对水体泥沙会造成搅动,因此水体的SS会出现超标现象。(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开发区各监测点位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

6、6-2008)2、3及4a类标准。本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4)土壤环境质量各土壤监测点各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本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开发区各监测因子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本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6)河流底泥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河流底泥能够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本区域河流底泥环境质量良好。4开发区现存问题和主要生态环境制约因素4.1 主要环境问题(1)根据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长江L11断面SS超标,主要原因为长江上来往船舶较多,船舶航行对水体泥沙会造成搅动,因此水体的S

7、S会出现超标现象。(2)区内河流常浒河、徐六泾、高浦塘、万年塘、金泾塘、白茆塘等氨氮、总磷污染指数相对较高,较为接近标准值。4.2制约因素(1)根据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长江三水厂取水口断面COD、TP监测数据均等于或接近于标准指标,因此要加强该地区的水环境保护。(2)三水厂取水口附近分布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长江(常熟市)重要湿地及长江常熟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域生态保护的要求也制约开发区的发展。5本轮规划评价结论5.1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开发区采用清洁能源轻质柴油和天然气,工业用地主要是一、二类用地,工业废气产生量的较少。预测结果表明,开发区新增的大气源强各污染物在评价区域内

8、造成的小时、日均、年均最大地面浓度贡献值均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开发区新增和削减的大气源强各污染物在各敏感点位的小时、日均、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叠加监测本底值后均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开发区的建设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产生较大影响。开发区不单独设置大气防护距离,具体执行相关企业设定的大气和卫生防护距离。另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108号)要求,开发区内的化工集中区边界与居住区之间应设置不少于500米宽的隔离带。因此,建议开发区内的化工集中区边界设置500m环境防护距离,如果入区项目在具体的项目环评中有高于苏政办发2011108号的

9、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则按项目环评要求的距离设置。该防护距离范围内目前无居民点,且不得新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2)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在开发区新增污水排放与本底浓度叠加后,L12、L13、L14典型断面COD、氨氮浓度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水标准值。常熟市第三水厂取水口所在断面浓度增量为0,因此与本底叠加后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功能区要求的II类水标准值。(3)声环境影响分析: 在各项声环境防治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功能区要求。(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在各项固废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固废对环境无不良影响。(5)生态环境影响分

10、析拟占用征地已经规划为相应类别用地,进一步开发建设对目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破坏影响相对较小;区内河流活水、护坡、驳岸、建设绿化带等生态设计工作,将会使水生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总体来说,开发区建设对原有区域生态结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有很大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不利影响,可以基本上保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开发区内无集中式地下水源开采及其保护区,居民生活用水由常熟第三、第四水厂供水。开发区规划排水体系为雨污分流,区内废水除芬欧汇川、理文造纸外,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因此,开发区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

11、影响较小,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5.2环境风险评价开发区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三个方面:(1)开发区接管企业废水达不到污水厂接管标准,影响污水厂处理效果造成污水厂事故排放造成的水环境污染;(2)企业生产设施故障导致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3)化工园区企业内涉及有毒物质泄漏对大气、地下水影响,火灾爆炸风险事故及影响,毒物泄漏对水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厂尾水发生事故排放,较正常排放条件对区域水质的影响明显增加,但不会对饮用水水源地造成影响;化工集中区发生事故排放时,会对化工集中区5000米范围内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预测结果表明事故发生后的最大影响浓度远小

12、于污染物半致死浓度和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不会对敏感点人群造成生命威胁。通过现状调查,选取区内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为代表,分析了区内企业的环境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江苏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属于重大风险源,其环境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鉴于开发区规划产业定位与现状类似,且对今后入区企业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不会引进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企业/项目;考虑规划期企业技术进步,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水平提高等因素,评价认为开发区内企业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5.3总量控制(1)大气总量控制方案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开发区集中供热能力不新增,因此新增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未来进区企业的工艺废气。拟

13、随项目入驻,由常熟市环保局在辖区内平衡;新增特征污染物总量,由常熟环保局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核定后下达。(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至规划期末,预测开发区每天将新增5.749万m3/d废水,COD新增1027.17t/a,NH3-N新增97.78 t/a、TP新增9.78t/a,目前该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仍能满足要求,未来开发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对开发区河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提高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倡节约用水及提高中水回用量。(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开发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的废边角料、废有机溶剂、废树脂、废酸等。其中一般工业固废尽可能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在常熟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前由碧溪新区东张垃圾填埋场填埋,在常熟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后由其统一焚烧处理;危险固废委托江苏康博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等进行安全处置。通过以上固废防治措施,开发区固体废物实现零排放。5.4公众参与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要求,以网上公示、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第一次公示于2013年2月28日至2013年3月7日在江苏环保公众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