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59517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考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的自然史:使之疾病的分布和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的生态机理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因素地方流行:说明某地区动物群体中的某病以通常的相对稳定的频率发生,表示该地区动物群体中该病的发生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增幅宿主:因群体的动力学发生时间联系的变化,突然地增加了该群体的大小,使传染性病原体的数量也突然增加的动物,称垂直传播:指通过在子宫中或卵子阶段感染胚胎或胎儿,将感染传给下一代毒力:指在特定宿主引起疾病的能力,即频率和严重程度疾病防制: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已出现畜群疾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感染的梯度:只动物受到传染性病原体攻击后所产生的各种应答,它是病原体的毒力

2、和治病性与宿主的易感性,病理学和临床反应等特征联合作用的结果发病率:一定时间内新出现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病死率:一定时间内该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患病率:一定时间内存在某并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感染率:检出阳性动物数与受检动物总数之比*100%携带率:在受检动物总数中查出携带某病原体的动物数与备件动物总数之比*100%疾病监测:指对某种或某些具体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系统,完整,连续和定期的观察,调查其分布动态和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防治

3、对策。兽医流行病学用途1、 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 研究病因未知疾病的防治对策3、 获取有关疾病自然史的资料4、 制定和监测疾病防治规划5、 估价疾病防治的经济影响媒介根据特征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媒介,生物学媒介,发育性传播,增殖性传播,循环增值性传播感染维持的方法1、 传播过程中病原体不在外环境中停留2、 病原体产生抵抗型3、 传播过程的快进快出4、 病原体在宿主中持续存在5、 病原体的传染前期段,但排出病原体可车继续较长时间6、 病原体处在脊椎动物宿主体内持续,还可以在节肢动物媒介体内持续7、 病原体的宿主范围广,很多病原体可以感染一种以上宿主Koch氏假说一种微生物作为某种传染病病因必

4、须符合下列条件:1、 它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2、 它不作为偶然性和非致病性寄生物存在于其他疾病中3、 他可以从患有该病毒的动物体内被分离成纯培养,反复穿戴,并能在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评价:koch氏假说为确定一种微生物是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了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则,对传染病特别是病因单一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确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缺点和局限性:把病原微生物作为疾病的唯一原因,忽略了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对疾病的影响。1、 有些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2、 一些微生物病原体则必须在一定的宿主和环境条件下才能致病3、 还有一些传染病至今尚未将其病原体分离成纯培养4、 Koch氏假说

5、也不能应用于非传染病Evans氏假说发病比例与暴露与否密切相关1、 发生某病的比例(发病率)暴露于该病假设病因应显著高于未暴露假设病因2、 在所有其他危险因素都均衡的条件下,患病动物应普遍暴露(假设病因)为患病动物3、 在前瞻性研究中,新病例数 暴露于假设病因未暴露于假设病因4、 在时间上,暴露于假设病因后疾病的分布应呈正态曲线分布5、 暴露于假设病因后,宿主的应答反应呈符合逻辑的生物学梯度6、 暴露于假设病因后,应有规则的出现可测量宿主应答反应(如特异抗体,癌细胞等)7、 人工复制疾病时,暴露于假设病因动物的疾病频率应未暴露动物8、 除去假设病因后,该病的发生频率应下降9、 防治或改变宿主的

6、应答反应(如通过免疫接种)应减少或消除在正常情况下暴露于假设病因所发生的疾病10、 疾病和假设病因之间的所有关系和联系在生物学上合流行病学上都应是可信的特点:evans氏假说考虑到致病因子,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在影响疾病分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不仅适用于传染病,也适用于非传染病,能较好的反应病因问题的本质病因假设的检验方法:首先选择现场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然后进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及其他发病机理研究,最后验证假设病因推断的原则:1、 时间顺序,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原因必须先于结果2、 联系强度,某因素与某疾病之间存在的统计学联系越强,说明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性越大3、 联系

7、的一致性,如果在多种不同情况下都存在联系,则很可能是因为关系4、 联系的特异性,一个病因因素只和一种疾病或病变有联系,或一个病因因素出现后,一定有该病的出现5、 联系的普遍性,某因素和某疾病的联系,在不同时间,地点,畜群的调查中均达到同样有意义的结果时,则是因果联系和可能性更大6、 剂量应答关系。如果在某因素和某疾病之间存在剂量应答关系,应随着该因素暴露水平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他们之间的联系强度也增加,则作出因果联系的推论就更有说服力7、 联系应与现有的知识相符合,至少不相违背敏感性(%)=a/a+c*100,特异性(%)=d/b+d*100,假阴性率(漏诊率)(%)=c/a+c*100,假阳

8、性率(误诊率)(%)=b/b+d*100,符合率(%)=a+d/a+b+c+d*100,资料来源:政府兽医机构,基层兽医,畜禽屠宰场,产业部门,血清库,其他来源消灭:表示一种传染性病原体的消灭,定义为一种传染性病原体的地区性消灭,定义为某传染病的现患病率在特定地区已减少到不发生传染的水平,定义为某传染病的现患病率已减少到很低水平,它不再是一种主要的保健问题,但仍有可能发生一些传播。制定疾病防治计划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 对该病病因的认识2、 兽医内部结构3、 诊断的可行性4、 是否有替换动物5、 生产者的意见和公众的意见6、 疾病的公共卫生意义7、 立法和补偿8、 生态学后果9、 财政支持监测

9、步骤: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表达,解释和迅速发送,疾病监测资料的利用动物疾病监测所需设施1、 收集有关疾病背景资料的设施2、 对具体疾病情况作详细估价即调查的设施3、 对新事件的报警系统4、 疾病的追踪系统5、 畜禽生产单位的记录系统暴发调查步骤:1、 速赴现场2、 提出假设3、 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核实4、 检验结论方法:1、 临床和病理学观察2、 全面调查受害和正常群体和个体,时间地点,确定来源3、 分析和解释资料4、 报告结果,采取防治措施现况调查:目的意义:描述性,分析性主要内容:估计流行情况,有无,患病率和死亡率;动物群体及环境条件;致病因子(理化,生物学);其他(媒介昆虫,中

10、间宿主)调查方法:现场临床及实验检查;走访式或通信式;查阅记录及报告数据整理分析与结果解释描述式调查注意用率表示,避免用数字表示;分析式调查要检验因果之间的统计学联系程度调查表设计:尽量提高应答率,表的开头标题应简单,准确,附一礼貌的短信,解释调查表的产生理由和完成表的意义,附返回信封并贴足邮资可提高应答率。表的用于应简单,明了,礼貌,不带感情色彩,不用专业性强的词汇,技术名称应有简单定义,不用模棱两可的词汇,不用双否定句型。相关的问题应隔开,因为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会影响对紧接着问题的回答,一般性问题在前,具体问题在后。封闭式问题必须互相排斥并且是彻底的,年龄区间之间无重叠,就是说相互排斥的,包

11、括所有的年龄,就是说提问时彻底的,为了保证彻底性,多选问题出特定的选择外,还应设“其他”一项,以包括特指以外的回答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一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为制定疾病研究决策和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原理:将动物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追索过去的暴露史及其程度;确定疾病与病因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完成假设检验(回顾性研究)病例和对照病例选择的来源:兽医院,诊断实验室,屠宰场;某地区或某些畜禽生产单位在一段时间内的新老病例和对照例;从发病区中招病例和对照例,进行有计划的调查病例和对照例的选择:病例选择:内外部特征的限制;病理类型的选择,分新发病例,现发病例,死亡病例

12、;病例来源的限制,同质并来自同一群体对照例的选择:要求与病理特征与来源保持一致性,来自其他病例的病因不应与所研究的假设病因有联系。设立对照组:多组病例一组对照,一组兵力多组对照,一组病例与一组对照队列研究:又称定群研究,为了研究某因素与某并是否有联系,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假设因素选择两群(队列)动物,追踪观察并记录每一群都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情况,比较器发病率,确定假设因素对疾病的危险性程度,所以队列研究是有因推果,前向的,故又称前瞻性研究现场试验设计原则:1、 实验现场,应具备进行该实验的基本条件,如进行抗菌药物的疗效实验要求发病率高和稳定2、 实验样本含量,保证在实验结束时有符合统计学需要的样本

13、数3、 实验分组,要求随机化分组,同时有均衡性和可比性4、 观察指标和实验期限,尽量以客观的量化指标,并且方法和标准要一致,不可双重标准,双盲性进行,期限适可而止,以防节外生枝5、 及时整理和鉴定效果,应具有特异性和可重复性的鉴定效果指标,并有近,远期的效果评价现场试验设计内容:1、 确定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少而精,不可力量分散,以集中优势人力2、 确定观察动物和动物数: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对象,免疫学评价时要求用健康,易感,未接受过疫苗制品或药品的,做病因研究时,应是健康动物,临床实验应以病畜或有效接触者(如同居)为实验对象3、 对照组选择:切实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均衡性和可比性,最好

14、用同期对比,有时也可用历史对比4、 确定观察期限:适时而止,即达到目的即可,不要胡子工程,马拉松赛跑,不同实验要求也不同5、 提出具体实验方案,所需设备,拟定分析提纲和表格6、 整理资料及分析,方法与队列研究基本相同构成自然实验的基本条件1、 自然存在两个动物群体,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中动物有较大的数量2、 两组存在于相同环境中,并且在年龄,性别和品种分布上以及所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很相似,即彼此间具有均衡性和可比性3、 两组中动物所研究因素(假设因素)的暴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假设因素最好只有一个4、 两组的观察指标相同,对所研究因素应答的观察期限相同,记录在时间上同步动物实验流

15、行病学研究原则1、 动物选择:均衡性和可比性,质量标准合格,遗传背景一致的近亲系动物,简介有关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标准2、 动物分组:以实验为目的,随机性选择,排除因选择误差带来的不利影响,动物的分组和结果观察采用双盲实验(掩盖技术),防止主观误差3、 动物数:能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产生显著性差异4、 动物实验的设施和环境:不具备感染和放射性动物实验设施条件及管理不合要求者,不得进行这方面的动物实验。特别是不同的处理组应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中(如温度,湿度,饲料,饮水)饲养。对于感染性动物实验,个处理组应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影响实验结果血清流行病学定义:用血清学(免疫学)和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血清中各种成分出现和分布的规律,以阐明疾病在畜群中的分布和原因,并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检验其效果用途:1、 查明疾病在动物群体中流行的情况2、 探讨某些疾病的地理分布3、 检查疫苗免疫效果4、 病因研究5、 疫情预测和疾病监测血清学实验的解释精密性,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预测性,可重复性,抗体流行率动物疾病的防治措施针对传染源:检疫,扑杀,治疗性和预防性化疗针对传播途径:混合放牧、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