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59336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笔记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概论 王宏建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

2、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3、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

4、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五)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2)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1)宗教只

5、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2)艺术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3)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 。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1)哲学是抽象的概念思维活动来反映客观世界。 (2)艺术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的。 (3)哲学主要是做用于的人们的理智,以理服人 。 (4)艺术不但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还作用于情感,以情感影响人。 (5)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 (6)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反映社会生活,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也是

6、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精神生活) 总结:作为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它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是通过“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且,艺术同其他得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艺术与

7、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决定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本质。 作为精神生产形态的艺术生产无论是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还是从产品的消费来看,或者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与一般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第二层涵义是“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有着一般物质生

8、产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特殊性: (1)“艺术生产”是和人的意识直接相联系的,而与物质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艺术生产”的特殊性是其审美属性,他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1)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

9、美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他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他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所以,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2)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将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尤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做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 艺术这种精神现象是

10、对客观现实世界或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任何精神现象都只能在客观的物质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和表现。(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 艺术与宗教“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 相同: 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 宗教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

11、达,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 相同 1 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同 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哲学是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的方式 “掌握”世界和社会的普遍性必然性。 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

12、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基本特征(二).艺术形象的特性 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从创造过程来看,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同时又需要理性认识中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创造出一个艺术形象。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不仅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起感官上的快适,还作用于观众的理智,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得到理性的满足。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表现着艺术家的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同是还必须具备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

13、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一.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自然美: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三)艺术是审美对象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

14、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条件:1.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2.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1美的本质 美的事物是符合美的规律的 本质现象的真实的美正是规律的表现 所以美的本质是本质现象的真实表现2.美感的本质 美感从根本上说,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这种意识和情感活动只有在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 。 是人在客观事物的美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二).艺术的情感特征艺术门类论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原始状态的造型艺术和歌舞-洞穴壁画和雕塑-文学和音乐-戏剧-摄影术-电影-电视二.艺术门类的划分 经常使用的几种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时间,时空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标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